【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易小婧、通訊員陳欣欣報道:繽紛5月,羅湖東門又添惠民新色彩。23日,深圳首家“家庭醫生工作室”進駐東門,代表着東門街道聯合羅湖醫院集團創建的“健康東門”項目正式啟動。羅湖區政協副主席、九三深圳市羅湖總支主委高金德、羅湖區衛計局副局長卓麗、東門街道辦事處党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呂毅,東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兼民生事務部部長韓麗華、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孫喜琢、副院長林錦春共同出席參加了位于東門街道立新花園4棟一樓的深圳首家“家庭醫生工作室”的揭牌儀式。
全市范圍內首推“社區社康”聯動機制
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報告還提出,要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進一步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近年以來,羅湖“醫改”取得了醫療體制改革重大成就,成功探索了醫養結合、家庭醫生、全科醫生等診療模式,破解了居民“看病難”的民生大難題。
家庭醫生正在為病人體檢家庭醫生正在為病人體檢
為促進社區居民身心健康發展,實現羅湖醫改“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 看好病”工作目標,並將一攬子的健康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創建東門普惠型“健康社區”。東門街道與羅湖醫院集團在全市范圍內首推“社區社康”聯動機制,即東門街道充分發揮社區工作站、居委會、各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遍布轄區,以及熟悉社情民意的基層基礎優勢;羅湖醫院集團社康則充分發揮全科醫生診療力量雄厚、設施完備、技術過硬的專業優勢。通過雙方統籌聯動、資源融合、信息共享等措施,打破公共衛生資源“條塊分割”格局,疏通公共衛生服務“任督二脈”。東門街道辦事處党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呂毅表示:東門將力爭用1至2年時間,東門街道轄區7個社區達到“健康社區”標准,實現“家庭醫生”服務全覆蓋,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大幅提高,患病發生率、因病死亡率、因病致貧率逐漸減少。最終,建成“標准化、常態化、可操作、可評估”的健康社區樣板。
最后100米 社康中心走進老百姓居民樓
東門街道佔地2.1平方公里,共有138567位轄區居民,其中常住人口為92858人。下轄立新、東門、螺岭、城東、花場、湖容、湖貝7個社區和15個居委會,其中立新社區佔地面積約為0.45平方公里,轄區居民約18000余人。
為居民提供急救培訓
據負責人介紹,目前在立新社區立新花園4棟一樓設點的“家庭醫生工作室”,面積約為40余平米,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脏俱全”。記者看到工作室內設立了健康一體機、肺功能檢測儀等儀器設備,為居民提供免費的測量項目,如高血壓測量、血糖測量、血脂測定、尿酸測定、肺功能測量、中醫體質辨識等,還有人體模型和宣傳材料,帮助居民認識人體、認識健康。
工作室的全科醫生、心理諮詢师、中醫师、兒保醫生、婦保醫生提供健康管理工作並接受居民的諮詢。“最后100米,幾乎覆蓋了居民所有的健康需求,有任何健康問題可以先來工作室諮詢、解決,工作室還起到了醫院和居民的橋梁作用。工作室除了有健康諮詢、健康管理服務,還定期開展健康科普教育講座。”呂毅說。
社康中心要更便利,才能真正更貼近老百姓生活。工作站給家庭醫生走進社區提供了空間,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補充,東門街道與羅湖醫院集團還將聯手帮助轄區居民認識健康、重視健康問題、發現健康問題、健康問題有人管理,並提供一條龍的服務。這是東門街道與羅湖醫院集團進一步落實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將健康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為打造“健康東門”所開展的社會組織工作。
“健康東門”項目品牌介紹:
1、利用全媒體多層次加強宣傳,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養能力。啟動“三上三進三百”工程: 第一,通過創建行動宣傳“上微媒、上熒屏、上專欄”,開展專題圖片展、在轄區大型戶外電子屏及影劇院播放健康宣傳片,各社區宣傳欄張貼宣傳資料、向居民發放健康指導手冊、在微信平台推送健康信息和互動等方式,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第二,通過《健康公約》“進機關、進小區、進企業”簽約活動,發揮企事業單位、物業管理處主體作用,使健康素養知識深入人心。第三,以開展“百場健康素養講座、百場健康素能競賽、百場義診活動”為載體,組織醫療團隊開展義診活動,現場為居民提供健康諮詢、免費基礎體檢和初步診療;組織豐富多彩的健康素養講座和知識競賽,在轄區掀起一輪健康素養提升熱潮,以促進居民健康素養總體水平。
2、實行健康“權益均等化”“服務區域化”“關愛精准化”相結合模式,立體推進街道公共衛生服務。即公平可及,建立健全平等的公共衛生服務平台;因地制宜,為居民提供區域化健康服務;量體裁衣,對特殊人群進行精准帮扶;堅持“治未病”為導向,科學組織居民健康行為干預,切實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3、加強社區居民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即一個社區建一個“健康心理諮詢室”;開展心理健康講座;.組建心理互助協會組織。
4、完善“家庭醫生”服務建設,壯大“健康使者”隊伍,織牢公共衛生服務復合網格。實現“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編織社區診療服務網和廣泛培育“健康大使”,編織社區健康宣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