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夹腾龙”在鹤山连续三百年举行
2018古劳水乡“北控水务杯”龙舟赛连续两日上演赛龙夺锦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盛芳龄、黄裕勇报道 通讯员朱强、喻圆圆、张曼君:鹤山的龙舟赛竞渡活动历史悠久,始终保留着最原始的龙舟文化,其中以“三夹腾龙”最为有名。今年端午节期间,连续举行了300多年“三夹腾龙”再次上演,22支龙舟队连续两天在2018古劳水乡“北控水务杯”龙舟赛上演赛龙夺锦,最终大埠与前江两支龙舟队分获甲组和乙组冠军。
22支龙舟队史上最大规模
赛龙舟是广东著名侨乡鹤山市端午传统节日的民间体育活动,而鹤山古劳水乡人民一直依托当地河网密布、水源发达的优势,龙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其“三夹腾龙”更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至今已300多年,深受民众喜爱,其民俗活动形式极富地方特色,是了解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龙信仰文化的“活标本”。
而今年的“三夹腾龙”比赛,共有22支队将展开激烈竞争,角逐2018古劳水乡“北控水务杯”龙舟赛,鹤山市体育局社会体育股负责人李巨亨表示,参与此次龙舟赛的选手近千人,这一次龙舟赛相比以往,规格更高、规模更大、影响更远。
这次龙舟赛的22支龙舟中,来自鹤山古劳镇的有17支,来自鹤山沙坪的有5支队伍,这些龙舟队分成甲组(专业队)和乙组(业余队)比赛。
参与这项传统民间端午体育活动的龙舟队,名称也极具特色,其中甲组包括:大埠、鸡公、新濑、老仁和、白颈、三溪、七星、坡山、罗江、中东西共10支龙舟;乙组12支龙舟则来自:新锋、新仁和、上坑、塘厚、蟠溪、余庆、前江、新岗、梧坑、独岗、大江、隔山。
在16、17连两续两天的比赛中,甲组和乙组龙舟队分别在鹤山古劳三夹龙舟公园河道的800米标准的国际赛道进行循环赛,最终大埠与前江两支龙舟队分获甲组和乙组冠军。
据悉,大埠队1984年曾参加在大坝举行的广东省“丰收杯”龙舟赛,荣获第三名;1988年代表广东省参加福建举办的国际龙舟邀请赛荣获季军1994年参加香港国际龙舟锦标赛荣获第五名。1998年代表鹤山参加江门“五邑杯”龙舟赛,勇夺冠军。从此,得到江门市领导授予“五邑第一龙”的荣誉称号。
“三夹腾龙”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鹤山的龙舟赛竞渡活动历史悠久,鹤山古劳水乡人民一直依托当地河网密布、水源发达的优势,把这项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延续举办至今,300多年从没间断,并把龙舟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鲜明的当地文化特色。
其中以“三夹腾龙”最为有名。“三夹腾龙”是指在鹤山古劳的三夹河举行每年一度的龙舟竞渡,是一项深受鹤山民众喜爱的体育竞技运动和传统民俗活动,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的龙舟也曾多次代表鹤山参加国际比赛。
关于“三夹腾龙”最早的记载是乾隆年间的吴槐炳《三夹竞渡诗》(竹枝词)十首,收录在清道光《鹤山县志》,里面描述了三夹竞渡的热闹场面:每逢端阳前二日,士女骈填,笙箫鼎沸,香风鬓影,飘拂于酒船歌板之间,沿河观者不下万人,洵太平盛事也。
现在的鹤山每次龙舟竞渡,古劳和沙坪各个村都会派出龙舟队参赛,而为迎接端午龙舟赛的举行,这些来自村庄的龙舟队都会提前两个月进行训练,为自己的村庄争取更好的成绩。而比赛现场也是人山人海、热闹欢腾,各村的村民都会为自己的龙舟队摇旗纳喊,
鹤山龙舟文化充满了仪式感
已延续近300年龙舟竞渡活动“三夹腾龙”不仅有着辉煌的历史,也充满仪式感,体现了水乡人对龙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竞渡分成三个阶段,即起龙舟、赛龙舟和埋龙舟,每三年水乡人都会依照习俗,进行一系列的仪式。
其中,起龙仪式分为起龙、祭龙(祭河神)、画龙点睛、舞龙头、包粽子、练桡六项,而三夹赛龙舟主要以农历五月初三、初四两天最为精彩。起点和终点都会搭起彩楼,俗称“龙门”,河中间插上竹竿划分左右水道。比赛开始时,主持人将一尾尾生猛鲤鱼抛入河中,取名“鲤鱼跳龙门”的吉祥之意。
每年的端午节初一至初五,各村全村男女老少齐聚祠堂,喝酒聚餐,俗称“龙船饭”。届时,各村的龙舟队也回到祠堂里,和村民一起吃“龙船饭”,饭席上议论热烈,总结经验,争取明年再夺好成绩。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之后,龙舟赛结束后各村便忙着把龙舟“扛过基”(三夹堤围),送回“龙床”,将龙舟掩埋到河涌底藏起来,待下一年端午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