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去年「七一」,在习近平主席监誓下,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誓就职。
「香港發展一直牽動着我的心。」這是去年香港回歸20周年時,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第一次演講的其中一句話,反映出習主席和中央政府對香港發展的關注及重視。如今,在香港回歸21周年前夕,回顧過去一年香港特區政府的表現,對於回應習主席的期望所交出的成績,可說相當不錯。
猶記得,習主席去年視察香港時曾向特區政府提出工作要求:「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正式成立了,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未來5年,希望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泛團結社會各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要與時俱進、積極作為,不斷提高政府管治水平;要凝神聚力、發揮所長,開闢香港經濟發展新天地;要以人為本、紓困解難,着力解決市民關注的經濟民生方面的突出問題,切實提高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要注重教育、加強引導,着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關心、支持、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政治衝突明顯減少
筆者認為,本屆政府在減少政治化氛圍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在中央政府的配合之下,取得了頗大的突破,不久前立法會組成跨黨派代表團走訪大灣區,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外,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在立法會也沒有受到多大的刁難,說明特區政府的努力沒有白費。
事實上,香港市民大眾早已對近年的政治爭拗感到厭倦,尤其希望立法會能夠真正為市民謀福祉。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上台之後,積極爭取不同黨派的支持和合作,順應了廣大市民的心聲,亦實現了習主席的其中一個寄望——「帶頭搞好團結」。正是這種共同的民意所向,加上香港的法治,把一些對宣誓完全不尊重和刻意「宣獨」的議員資格取消,並讓一些以暴力破壞社會秩序的搗亂分子受到應得的懲罰,樹正氣,掃歪風,令香港整個社會氣氛頓時和緩了不少。儘管仍有些政客或小撮人企圖「拉布」來阻撓政府依法施政,不過明顯已越來越不成氣候。
「一地兩檢」完成立法
就以香港高鐵「一地兩檢」來說,回顧香港高鐵由2010年4月動工興建以來,可說波折重重,由於有些人刻意阻撓,工程遭一拖再拖,由原本預算2015年完工,結果延遲了一年又一年,最後要延至今年9月才終可正式使用,比當初計劃足足遲了接近3年。建造費用亦由於工程拖長,由原來估計的669億元增至848億元。林鄭月娥甫上任,即表示除了優先處理教育問題外,另一個緊迫工作就是要解決港深廣高鐵的「一地兩檢」問題,並估計是一場「很難打的仗」。
筆者一直認為,高鐵「一地兩檢」能否順利通過,是反映香港能否擺脫政治漩渦,重返經濟城市的「試金石」。而今,這場難打的仗,終在強大民意和大部分議員支持下,如期完成了「三步走」的立法程序,大大有利於香港與內地的進一步融合,有助提升本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角色,以及增加香港於「一帶一路」可以發揮的功能,不用再擔心習主席所說的「蘇州過後無艇搭」。
投入資源發展創科
至於習主席提到香港經濟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傳統優勢相對減弱,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認為香港急須找尋一個新的推動點,重新引發經濟活力。特區政府亦沒忽略,把這個推動點聚焦在創科發展上。林鄭月娥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創科佔據了不少篇幅,並指出政府將會循研發資源、匯聚人才、提供資金、科研基建、檢視法例、開放數據、政府採購和科普教育八大方面加強創科發展,並投入所需資源。更定下了5年任期內將研發開支佔GDP的比率,由目前的0.73%倍升至1.5%的目標。
這點與習近平主席對香港的寄望是相同的。習主席在回應本港兩院院士信件時強調,要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相信在特區政府及中央的共同支持及努力下,創新及科技產業能為香港帶來大量的經濟發展機會。
林鄭月娥帶領的特區新政府,過去一年的政績有目共睹,但香港的反華勢力一日未消失,不想「一國兩制」成功的人一定仍會千方百計搗亂,所以特區政府今後的工作依然充滿挑戰,鬆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