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对待科研人员就该拿出“千金买骨”的诚意

2018-07-05
来源:凤凰网政务

  作者:马亮

  倘若像“防贼”一样防着科研人员,可能会适得其反,让科研人员在心理上和情感上过不去,并直接影响对科研创新的热情和投入。如果这种信任文化无法建立并维系,那么就难以让科研机构真正贯彻落实鼓励创新等相关政策。“寻千里马不容易,那就宁愿先花五百金买一匹千里马的头骨。正是因为有如此的诚意,才会有千里马不断前来投奔。”在7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引用《战国策》里的“千金买骨”故事来表明对待科研人才的诚意。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五个方面扩大科研人员的自主权,并进一步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这些具体举措包括改革科研管理方式、赋予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加大科研人员薪酬激励、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开展“绿色通道”试点推广。这些举措都是切中肯紊的“实招”,如果能够切实执行和贯彻落实,对于提高科研人员的自主权和创新活力必将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近日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推进“三评”改革,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并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期望通过评价制度改革激活科研潜力。

  这次会议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和《意见》的发布,不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出台文件和召开会议,去推动科研体制改革和提升科研人员的自主权。一方面,这反映了在创新创业和知识经济时代,党和国家对科研创新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全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难度和挑战较大,凸显了科研人员获得自主权的困境。

  为什么科研体制改革如此之难?如何使科研人员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对此,应关注政策落实和制度化、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信任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方能使科研人员真正获得合法充分的自主权,激发科研创新的源动力,并让科研人员有更大的获得感。

  首先,要建立对科研人员的信任文化,相信科研人员可以自主管理。科研创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冒险性,科研人员的工作自主性也较强,对其管理不应像车间工人一样。要想鼓励科研创新,就要允许失败和犯错。目前一些科研机构在评价科研项目时,往往死盯着项目申请书的具体条款,却忽视了科研创新理应拥有的自由空间。在赋予科研人员的自主权时,也要建立类似的容错纠错机制,使科研人员愿意且敢于冒险和创新。

  倘若像“防贼”一样防着科研人员,可能会适得其反,让科研人员在心理上和情感上过不去,并直接影响对科研创新的热情和投入。如果这种信任文化无法建立并维系,那么就难以让科研机构真正贯彻落实鼓励创新等相关政策。当然,在放权的同时也要限权,即建立严惩不贷的问责和追责机制,确保科研人员有自治权但不敢“越雷池”。

  其次,要加大跨部门合作和政策协同,从制度上充分保障科研人员的自主性。科技部门最清楚科研人员的创新规律,往往能够从科研人员的角度出发去制定和执行政策。但是,财政、财务和采购等其他部门却并不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特征,并存在很强的部门本位主义问题。比如,当科技部门期望加大科研人员的自主权时,财务部门则趋向于收紧财务纪律,而采购部门的政策也未能协同改革。这使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踢皮球”的推诿扯皮问题,也使针对科研人员的利好政策无法得到真正执行。

  许多科研人员疲于“填表”和反复“交账”,同部门之间信息封闭有很大关系。一个部门掌握的信息,另一个部门却不得而知,反之亦然。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尚未打通,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这使科研人员反复和重复提交信息,并要承担各种材料准备、证明文件和信息提交等方面的繁文缛节。尽管科研领域尚未发生“证明你是你”这样的“奇葩证明”,但是在“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下,对于科研成果及其影响的评价却同样存在证明难的问题。

  最后,政策重在落实,如果出台了政策而无法执行,那么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有人说高校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后堡垒”,这话并非没有道理。在项目评审、行政审批等领域,很多科研机构的做法甚至远远滞后于一些先行先试的地方政府。在“放管服”改革方面,科研机构都要向地方政府学习,比如“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举措。科研机构在这些方面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使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一个机构、一个窗口和一个网络(一门、一窗、一网)去办理各项手续。比如,国外一些高校会设立专门的共享服务中心,将所有职能部门纳入其中,使科研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办理业务。

  虽然党和国家多次提出要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但是政策执行往往遇到“中梗阻”,存在政策执行不顺畅的突出问题。由于科研体制不畅,很多科研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填表、申报、评比等工作,普遍陷入文山会海,无法将宝贵的工作精力投入到科研创新之中。

  我们看到一些高校在执行政策方面表现积极,但是很多科研机构却反其道而行之,进一步收紧相关科研政策。对此应在放权赋能的同时做好政策的全面推广和标准化工作,使试点成功的政策尽快在所有科研机构推广,避免一些科研机构出于部门利益去抵制改革创新。(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