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會否擴大尚待觀察,中方官員表示就開戰早有準備,而且有信心有條件可以抗衡美國。在這關鍵時刻,務必對事態的根本性質及主要影響有清晰了解。
中美進入修昔底德對抗時期
首先這是自衛還擊戰,由美方挑起而中國被迫至牆角忍無可忍,才改變過往息事寧人的做法決定還擊。更有甚者是中國採取了理性及尋求妥協的態度與美方談判希望以談止戰,且已答允增購7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並達成協議,但美方仍可違約再挑戰端,可見其冥頑不靈至極。如此出爾反爾言而無信者再談也無用,只能轉向以戰止戰一途,在打痛美國後促使其老老實實回歸談判桌上。
其次是此戰不單涉及中國本身權益,也涉及世界各國的權益,國際關係模式和歷史發展路向之爭,在表面的貿易戰下還含藏美國單邊主義與全球化多邊主義之爭,和美國霸權主義與世界政治大局走向多極化民主化之爭。中國抗美不單是為本國而戰,也是為世界而戰。事實上多國包括美國主要盟友都已打響了對美自衛還擊戰,中國殊非獨自上陣,而美式孤立主義真正收到孤立效果。
此外,中美貿易戰含有修昔底德對抗的地緣政治因素,甚至蓋過了一般貿易戰的經濟意義。美國的全球性增收關稅(如鋼鋁等)及對一些國家的貿易施壓(如重談北美自貿協定等)可能主要是為了經濟利益,是極端經濟保護主義的案例,但對中國則還有濃厚的地緣政治保護主義因素,保的是美國霸主地位,不容許迅速崛起的中國威脅此地位。雖然中國不爭霸,但美國的霸主情結促使其早晚要對中國採取遏制行動。此乃典型的修昔底德對抗,美國的G. Allison教授就此與筆者看法相同,指美國必對中國進行打壓。何況美國的超級鷹派如特朗普前戰略顧問班農和現任貿易顧問納瓦羅等,均早已明言美中必有一戰。中美決戰早晚要打,現在既來了便要認真回應,矛盾不能再掩藏便要解決,中國別無選擇,只好奉陪到底。
美為長遠戰略利益開戰
這是一場修昔底德決戰。美國700億到口的肥肉也吐出來,顯示並非為了短期經濟利益,而是為了長遠戰略利益而戰。美方不斷加碼:特朗普揚言出台2000億再加2000億關稅清單的「賭身家」做法,更遠非為迫中國讓利的行為,而是想一舉把中國打垮。關鍵的問題是為何選此時發難?這固然有特朗普的孤立主義思維及急於求成的火爆性格因素,但下面還有更長遠的中美關係歷史發展走勢。一方面是中國在40年改革開放下的迅速崛起,而這可分三段:自起始至新世紀初的約20餘年是全面開展改革開放及取得初步成果時期,隨後約10年是成果累積帶領經濟起飛階段(多年GDP增達10%),到最近約5年雖然增長轉緩,但卻進入了結構優化及質量起飛階段,科技「井噴」現象舉世矚目。另方面美國也在不斷應對中國的崛起,小布殊推出「重返亞洲」策略圍堵中國,奧巴馬全力執行並加推TPP及南海挑釁等新招,到特朗普則把「重返亞洲」擴大成為「印太戰略」,並放棄TPP改打貿易戰,總趨勢是不斷強化深化遏制措施。今次重拳出擊,乃基於美國的世情國情判斷,認為必須把握戰機全力打壓中國,不能再拖。觸發器是美國認為中國科技水平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已實威脅美國:因美國無論經濟、軍事、金融及外交等各種霸權,全以科技領先為最根本基石。
筆者因工作關係追蹤了中美經貿交往約30年,目睹其驚人變化。最初美國保護的是消費產品(如恤衫、草帽及蠟燭等),約10年前轉向資本密集及具一定技術含量的產品(如車輪、鋼材等)。到最近美方的500億清單中,竟絕大部分是高技術含量及高科技產品,意指中國的科技及產業發展已快到了可與美國平起平坐地步,成了心腹大患。美國對中國實力及能力的評價看來比許多內地及港人為高,故決定及時下手,若等中國更強大時將無法處理。
顯然中美決戰有其歷史的必然性,過去中國採取忍讓、低調以免刺激美國的做法,到今天已不管用,別無選擇只好快速進入決戰狀態。
凌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