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長遠填海無可避免

2018-07-07
来源:香港商報

  特首林鄭月娥近日表示,填海造地是政府不可逃避的選項。她出席立法會質詢環節時補充,隨着香港人口急速老化,須開拓更多土地建屋。她直言填海雖不是唯一的方案,但香港無可避免要有大幅填海。她又透露,她將會在今年10月發表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中,就房屋和土地問題提出一些新方案,包括在維港以外填海。

  莫一刀切反對填海

  團結香港基金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3月21日至28日期間,以電話形式訪問1002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結果顯示,近八成受訪者感到居住環境擠迫,超過四成半受訪者贊成維港以外恢復大型填海計劃,近六成受訪者認為香港嚴重缺乏土地,須開闢至少兩個沙田面積的新市鎮,即至少約7200公頃土地。

  反對派議員指林鄭推出「六招」後表態支持填海,是要將房策新招的土地需求與填海扣連,利用務實性民情「借艇割禾」,又指責林鄭「長官意志」凌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公眾諮詢云云。這暴露反對派罔顧「務實性民情」和香港長遠生存和發展前途。

  社會上必然有人反對填海,例如有環保人士一刀切反對填海;反對派政黨出於選票考慮反對填海,實際是想討好區內選民,避免填海建屋拖累區內樓價。但現代技術可減少生態破壞,不應一刀切反對,至於反對派政黨就更應放下私心,以香港整體利益為重。

  相比鄰近城市,香港的填海土地比率顯著較低。例如新加坡現時逾20%土地來自填海,並繼續積極地進行填海計劃,澳門的填海地更超過總面積60%,而香港僅有6%為填海地。

  新加坡1960年土地面積僅得581.5平方公里,2017年已升至721.5平方公里。香港在同一時間內,土地面積由1020平方公里僅增至1111平方公里。前者升幅24.1%;後者升幅僅8.9%。香港房屋用地在2016年只得7660公頃;新加坡房屋用地在2010年已有10000公頃,比香港多達三成。香港總人口今天逾740萬,比新加坡的580萬高出22%。這亦是導致香港用地供應出現落後的主要原因。

  多管齊下增土地供應

  長遠而言,最有效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是在維港以外水域進行大規模填海與興建新市鎮。過去,香港的新市鎮發展,不少都是由填海產生,例如沙田、荃灣、屯門、大埔、將軍澳和東涌等。

  填海能創造大片土地,方便作出整全的綜合規劃,而且不涉及收地和重置,土地供應時間更易掌握。社會各界建議,為確保持續與穩定的土地供應,長遠建立土地儲備,社會各界建議特區政府重啟大型填海計劃。特區政府在早前的研究中物色了5個近岸填海地點,包括屯門龍鼓灘、北大嶼山的小蠔灣和欣澳、沙田馬料水及青衣西南,作進一步研究,合共可提供450公頃的土地。社會各界和香港的民間智庫則提出多個填海選址及擴展方案,包括在長洲南建設大型人工島;現有監獄及政府設施亦可搬遷至蒲台島;以及在南丫島西、屯門、將軍澳區進行填海擴建等。

  儘管填海造地不能一蹴而就,須經過可行性研究、規劃、環評和其他法定程序,需時10年或以上。但長期而言,香港要解決土地緊缺問題,必須排除干擾填海造地。

  當然,填海屬中長期造地選項,解決不了未來10年將會出現的800公頃土地缺口。政府支持填海之餘,應增加土地供應不同途徑,多管齊下開發土地,填海、公私合營有效釋放農田、利用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舊屋邨重建,都是可行選項。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楊志強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