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近日宣布,風雲二號H星已順利到達「正式工作崗位」東經79度,并傳回監測到的高質量大氣圖像。該星將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在軌測試。
十天「漂星」終達崗位
據了解,風雲二號H星於今年6月5日發射升空,其觀測範圍西至中非,東至大洋洲,可24小時不間斷為「一帶一路」參與國開展專屬服務,提供天氣預報、防災減災救災所需數據支持。此前,由於部分「一帶一路」參與國氣象資料匱乏,自然災害嚴重,世界氣象組織及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向中國提出,希望中國能將新發射的風雲二號H星定點位置向西部布局,擴大風雲系列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監測範圍。此要求提出后,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氣象局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簽署風雲氣象衛星應用合作意向書,正式確定將風雲二號H星定點位置西移7.5度。為此,需要改變該星此前定位的東經99.5度的方案,衛星向西移動,到東經79度。專家為風雲二號H星選擇了一條新路徑:漂星,即先定位到東經94.1度,后期再漂移過去。「這樣就留出了一個緩冲期,可以節約燃料和人力成本。」509所主任設計師李綠萍說。6月12日,發射一周后的風雲二號H星按計劃成功定點於東經94.1度,并在這里完成在軌測試。隨后,風雲二號H星在東經94.1度上分兩次控制將衛星軌道抬高120多公里,進行向西經度漂移,經過10天的漂移,當衛星的星下點位置到達東經79度時,衛星啟動剎車控制,再次分兩次控制將軌道高度降低回到標稱靜止軌道高度,最終實現了定點。衛星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差別越大,「漂移」速度就越快,但軌道改變量越大需要消耗的燃料越多,而燃料耗得過多會影響衛星的使用壽命。「所以這次漂移的時間快慢也是綜合考慮的結果。」李綠萍說。
風雲系列衛星服務全球80國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魏彩英介紹指,今年9月將召開風雲二號氣象衛星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用戶需求對接會,氣象部門會詳細了解各國對風雲氣象衛星數據產品、資料獲取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并根據需求制定服務方案。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通過風雲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網站、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等為這些國家和地區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衛星遙感數據產品。魏彩英還表示,中國風雲氣象衛星經過近50年的發展,已經成功發射了17顆,目前在軌運行的有8顆,形成了「多星在軌、互為備份、統籌運行、適時加密」的業務格局。風雲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為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也是國際災害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正在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多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