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科技博客AppleInsider獲悉的消息,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在向投資者發布的報告中探討了蘋果將如何把市值提高到2萬億美元。在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後,蘋果在本月初成為了美國上市公司中第一家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公司。
他認為,快速發展的服務組合、增強現實的未來發展前景以及神秘的蘋果汽車項目將推動蘋果市值邁向2萬億美元。
除了預計蘋果汽車很可能在2023年至2025年推出以外,郭明錤對于傳說中的“蘋果汽車”項目並未提供過多信息。目前還不清楚郭明錤是如何推算出這一日期的,但是他預計蘋果會抓住汽車市場的結構性轉變機遇。
他特別提出,iPhone制造商會利用汽車市場因新技術推出而出現的“潛在巨大”換車需求。郭明錤並未提及具體的汽車功能,但是他相信目前的汽車市場已經發展得足夠成熟,亟待迎接變革,這就很像是iPhone發布之前的智能手機市場。
“蘋果領先的技術優勢,例如AR,將重新定義汽車,並能讓蘋果汽車從同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郭明錤寫道,“隨着蘋果借助汽車進入龐大的汽車金融市場,蘋果業務將實現顯著增加。和當前消費電子產品領域以及未來汽車領域的競爭對手相比,蘋果能夠更好地整合軟件、硬件以及服務。”
蘋果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的消息似乎在科技行業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在2014年,關于蘋果汽車的傳言愈演愈烈。當時的報道稱這家科技巨頭計划從零開始打造自己設計的汽車。之後又有傳言稱蘋果至今為止才開始初步討論要在美國建立汽車工廠,顯然這項計划比最初構想的要繁重得多。
隨着項目不斷取得進展,報道稱蘋果在尋求和BMW、Mercedes-Benz、Nissan、McLaren、Magna Steyr以及中國的比亞迪汽車等知名汽車制造商達成合作關系。但是由于合同爭議,談判以失敗告終。爭議的焦點之一便是誰將控制從車載計算機上收集到的司機數據。
蘋果汽車項目的開發似乎是不缺錢的,它已經消耗了公司內其他部門的很多資源。曾有一段時間,負責項目的員工人數超過了1000人,這些員工都是汽車硬件、導航軟件的專業人士。他們的任務重心是要重新思考汽車。
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野心勃勃進軍汽車行業的計划終于露出了其佛山真面目,前項目領頭人Steve Zadesky以及高管等項目負責人之間已經產生了一些爭議。Zadesky在2016年離開蘋果之後,項目被移交給了高管Bob Mansfield負責。在Mansfield的管理下,項目的重心將放在軟件以及支持解決方案上,Titan團隊人數被銳減,只剩下必要的工作人員。
蘋果似乎在考慮用Titan團隊剩余的人手開發一款無人駕駛的員工班車,不過,蘋果前工程高管Doug Field在特斯拉供職近5年後宣布重返蘋果,這又讓外界對蘋果汽車燃起希望。
除了蘋果汽車之外,據預計,蘋果會主要依賴其服務業務來獲得主要營收流。由于蘋果服務的固有盈利性,像Apple Music、iCloud、App Store以及AppleCare等服務能夠適用于各式各樣的硬件平台。
在最近的季度財報中,蘋果的服務業務營收創下新高,達到95億美元,再次打破上一個季度創下的紀錄91.9億美元。
在重新定義現有產品並推出例如增強現實以及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等新用戶界面科技之後,預計蘋果的服務業務能夠取得進一步發展。
最後,郭明錤指出,蘋果進軍AR市場的努力預計將在短期內取得回報。他特別提出,蘋果將在2020年發布基于AR技術的“蘋果眼鏡”。
“過去,蘋果總是能夠通過創新型用戶界面重新定義現有產品以及新產品,例如說Mac鼠標、iPod控制鍵、iPhone多點觸摸屏,從而實現業務增加。我們預計蘋果會通過AR眼鏡來提供AR體驗,重新定義現有產品的用戶界面。蘋果AR眼鏡很可能在2020年上市。”
多個傳聞稱,蘋果正在開發AR頭戴設備,將配備高清屏幕和先進的無線數據傳輸技術,以實現與一個相分離的處理盒通信。在郭明錤之前,分析师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預計蘋果的這項可穿戴設備將在2021年推出。(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