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陳茂波网誌:抓灣區契机重興香港工業

2018-08-20
来源:香港商報

 

陈茂波认为,香港有条件在工业范畴再创出发展空间。

  【香港商報网訊】大灣區發展規劃大綱即將出台,區內經濟將迅速升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呼吁本港工業界把握香港既有優勢、創新科技的大潮和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契機,重興香港工業。他強調,港府近年積極推動「再工業化」,發展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不需用地太多的高增值制造業,務求為本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創造優質和多元的就業機會。

  在題為《工業再出發》的網誌中,陳茂波寫道,回顧1970年代,制造業是香港經濟的主要動力,帶動本地經濟迅速增長,令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過去三十多年,香港經濟轉型至以服務業為主,不少人覺得香港已逐漸走向「去工業化」,盛極一時的制造業變成夕陽行業。

  然而,陳茂波認為,香港仍然擁有不少令工業再興的優勢和機遇,因為香港工業擁有深厚的發展根基,更累積了豐富的技術、市場經驗和商業網絡。在上周的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會議上,不少委員不約而同表示,「香港制造」的品牌有扎實的根基,信譽良好、聞名世界,有很大發展空間。事實上,不少本港研發產品,都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獲得獎項,向世界展示了香港的創新及科研實力。

  港地理優勢成內地與國際橋梁

  在地理位置上,香港一方面比鄰龐大的內地市場,同時是通往國際市場的大門。陳茂波認為,本港一流的科技基建、通訊網絡和強大的服務業,為生產商提供橫跨產業鏈的綜合支援。

  陳茂波重申,港府正積極循基礎設施、資金、技術和人才四大方面為「再工業化」創造有利條件。「創科的發展惠及各行各業,我們在致力重新打響『香港制造』品牌的同時,亦須與時并進,利用科技研發協助工業與高增值及知識型經濟融合,令香港的經濟邁向更高增值、更多元化發展。」

  對於工業界質疑「再工業化」是否只適用於新興工業,傳統工業受惠不了,陳茂波稱,當局的「再工業化」政策理念,一直通過創新科技、結合工業技術和研發成果,去協助傳統工業升級轉型、提高品質和效率。當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於2016年取得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Production Technology)授予的「工業4.0專家」官方資格。雙方將於今年稍后共同設立「科創中心」,協助本港工業界加快采用創新的工業技術,推動智能產業發展。

  此外,早於2015年,港府與香港科技園公司修訂了工業恏政策,由以往批出土地讓廠商興建獨立廠房,改為發展多層及高效能的專用工業大廈供更多廠商使用,以善用土地資源。位於將軍澳工業恏的先進制造業中心,是首個修訂后的項目,預期2022年落成。中心除預留基本生產空間,亦會配備支援研發、物流、原型制造及設計等延伸活動的空間和設施,出租予采用智能生產技術的制造商。

  研發中心助再工業化

陈茂波体验智慧生产。

  提高香港的研發實力是推動「再工業化」的重要一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港府成立的5所研發中心,正積極推動中心的研發成果,在不同的範疇上作商業化應用。

  陳茂波指出,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夥同瑞典研究機構開發的掌紋/掌靜脈混合生物信息認證系統,於「2018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中獲得金獎。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最近開發將舊衣再造成纖維的自動化清潔密封工業系統,把舊衣循環再造成纖維,再用於生產紗線、布料和服裝等紡織品。一家本地公司計劃,將有關科技應用於在工業恏設立的環保紗生產線,透過創新科技為傳統行業升級增值。該中心早已與香港體育學院多次合作,為出戰亞運會和奧運會的香港賽艇隊設計高性能制服。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與社企合作,為長者、殘疾人士和腦退化患者開發定位追踪系統。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開發了經納米技術改良的水泥基防水涂層,直接應用於潮濕的表面,卻不會影響混凝土表面的黏合強度,技術已成功商品化,應用於多個場地。此外,汽車零部件研究及發展中心,開發了電動車便攜式充電器套件,大大減低安裝及維修相關裝置的成本。
 

[责任编辑:鍾智维]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