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昆
日前大馬新任總理馬哈蒂爾訪華,一方面歡迎中企前往投資,另方面卻取消了逾200億美元的中資項目,情況頗為複雜,當中涉及的基本性問題對中國開放及「一帶一路」建設有普遍性意義,值得作更深入探討。
小心應對大馬未來變局
取消的項目是馬來半島東岸鐵路及油氣供給等設施,馬方指問題主要是負債過高、經濟效益成疑,須暫予擱置,並稱已獲中方理解。實際上這是受馬國內政拖累,大選後政壇變天,馬哈蒂爾由前總理轉為領導反對陣營勝選,令發展政策出現了變化。中方反應正面,認為合作中出現一些分歧可以處理,關鍵是要維持長遠的戰略性合作大局。馬方則表示希望繼續深化合作吸引中資,並支持「一帶一路」計劃。
中方採取從長遠及大局看問題的做法恰當,不能因一時問題及個別事件搞亂大形勢。何況回顧歷史,馬哈蒂爾對中國開放初期「走出去」取得成功貢獻巨大,他促成了中國、東盟的緊密合作,為中國進一步發展國際關係提供了踏腳石及示範作用,相信今後馬哈蒂爾還會再扮演促進中國與東盟合作的角色。事件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應有積極影響:這凸顯了中國一直提倡的共商共建和由協商解決分歧等原則,在國際關係上不會以大壓小實行霸權主義。大馬要發展經濟特別是改善基建離不開中國,中國在落實開放政策時要有自信和耐心,並戒驕戒躁。
中國還須做好善後工作:一是要堅持依法按合約索償,以免中企蒙受損失。二是要提醒中企注意大馬的政治風險。反對陣營上台執政要面臨不少問題,如馬哈蒂爾年事已高,料做不完一屆任期便要退位。且反對陣營內黨派分立,今後施政時將令分歧漸顯而有損穩定。看來未來兩三年政局變數頗多,必須小心應對。
「一帶一路」方向正確
類似取消項目事件並非首次,之前在其他地方也曾出現。數年前當前墨西哥總統確定由中企建鐵路後卻因內政鬥爭取消。即使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經營權,也曾經過一段波折才落到中企手上。
搞開放「走出去」便要面對各類國際投資風險,特別是外國政府更替、政策轉變或由社會、地方問題等帶來的政治風險。墨西哥及大馬事件乃典型案例。這也不是中企獨有的問題,其他國家企業即使是財雄勢大的跨國企業同樣要面對。例如最近美國制裁伊朗便令不少歐美企業受影響,法國企業所擁有的油氣田股權或要被迫轉讓,而中企可能得機獲益。顯然,中企「走出去」必須對此類及其他風險有深入認識及充分估計。
有些人藉此質疑「一帶一路」的可行性,認為至少在某些地區風險太高而難以實行。此乃錯誤觀點;如上所述,要「走出去」便要直面風險,而「一帶一路」反有助減低風險,原因是中外政府有協議及默契可作出特別安排,在雙方發展戰略對接下有助項目落實。若以產業園形式布置項目並作出基建投資配合,更可改善營運環境。
另一方面,中國也應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提高項目的成功率。西方攻擊「一帶一路」及中國開放政策時,每以經濟威嚇(economic coercion)和債務陷阱(debt trap)等為理據。前者指中國以經濟實力及利益來達致政治目的或損害當地價值觀及發展模式,但大馬事件已通過事實反駁了此點。後者則是指中企項目會令當地債負上升至過高水平,大馬取消項目的主要理由之一正是怕過多增加債負。今後中企出外必須更審慎地評估當地政府及相關企業的承債能力,這樣也可提升中企的防險及維權空間。
此外,國家應就各國的政治風險作出評級以供企業參考和指引「一帶一路」落實。以東盟為例,馬來西亞及越南暫時風險較高,特別是後者近期曾發生多起動亂事件包括反華示威。泰國及緬甸形勢似有好轉,中緬合作稍見回溫,但少數民族地區仍多動蕩。老撾及柬埔寨情況較好,故中國應加快中老柬經濟走廊建設,以作為融合示範。
總之,「一帶一路」方向正確,前景亮麗,但具體實施政策須經常檢討,順勢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