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48

憶開發南沙歲月 話大灣區巨變 霍震寰籲青年放膽去闖

2018-11-04
来源:香港商报

 

  霍震寰接受本報採訪時說,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及高鐵、港珠澳大橋的通車,香港與內地的聯繫會更加緊密,生活也會更加方便。他呼籲年輕人在大灣區把握機會,放膽去闖。

  【香港商报网讯】記者呂明霞报道:現為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的霍震寰,在內地改革開放伊始,便隨父親霍英東北上,率先投資興建中山溫泉賓館及廣州白天鵝賓館,並開荒建設南沙,為後來的外資進入內地起到了示範作用。霍震寰接受本報採訪時,談起登上「動感號」體驗高鐵的經歷,在讚歎神州交通日益便利之餘,也回憶起曾經與父親當年建設南沙的往事。他說,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及高鐵、港珠澳大橋的通車,香港與內地的聯繫會更加緊密,生活也會更加方便。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優秀,思想也比前輩更加開放,在大灣區廣闊的發展空間中,一定要把握機會,放膽去闖。

  1984年第一次隨父親到南沙的情景,霍震寰仍歷歷在目。當時南沙一片荒蕪,人煙稀少,放眼望去都是爛石灘、爛石塘,回想起來真稱得上是「破碎山河」。那時從香港到南沙,需要先坐船到澳門,再坐車到廣州住一晚,翌日從廣州經過4個渡口到番禺市郊住一晚,然後才能到南沙。

  霍英東高瞻遠矚 願景成真

  「父親在開發南沙初期,就是想通過利用港澳資源,憑藉南沙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心這一優越的地理位置,打造『1小時生活圈』,促進香港與珠三角的共同繁榮。」當年看似遙不可及的願景,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動下逐步實現,足見霍英東的高瞻遠矚。

  「當年的南沙沒有公路也沒有鐵路,交通極其不便,一切都要從頭做起。南沙的開發,一直得到中央和省市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但當時資金較為緊張,開發工作只能靠我們自己。」南沙的開發建設一開始就側重於通路、架橋、建港,通過創建完善的交通網絡,尤其是南沙客運港和虎門渡輪,使南沙與外界的往來暢通無阻。

  「當時的船只有兩部發動機,馬力極小。父親引入45節速度的高速艇後,從廣州到南沙只需要1小時15分鐘,克服了一個大困難。現在大灣區的高速發展在當年是不能想像的。」霍震寰憶述開發南沙的點點滴滴時,除了感慨當時擺在面前的難題經過努力迎刃而解,也讚歎改革開放帶來的巨變。

  霍家在南沙開發20多年,興建了商業中心和各種吸引遊客和當地居民的設施,一系列生活社區配套設施如學校、醫院、診所等,給該區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2015年,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片區正式成立,南沙搭上了快速發展的列車,截至2018年2月,世界500強企業已有87家在此落戶。

  說起南沙未來的發展規劃,霍震寰高度重視科技和外資引進。近年來通過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南沙已成立信息科技園及蒲州高新技術開發園。為了增進香港高校對南沙的了解,推動兩地科技合作,廣州市南沙區政府與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將於2018年至2020年合作構建「國際智能製造平台」,推動廣州市及大灣區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未來的南沙將更好地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優勢,通過環境美化、發展高新科技和服務型工業等,成為更加優質的居處。

  霍英東(左三)當年親往南沙查看工程進展。

  大膽嘗試 「0」變成「1」

  1979年,改革開放的號角剛剛吹響,許多人都畏手畏腳不敢邁出第一步。霍英東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拍板選址中山,興建了內地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中山溫泉賓館。緊接他又頂壓力,建起了內地第一家也是第一個擁有國際標準的高爾夫球球場——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當時很多人都害怕搞「資本主義」的東西,霍英東卻說,「先不要管那麼多,建起來再說」。正是這樣的過人膽量,廣州白天鵝賓館拔地而起,成為廣州改革開放的標誌性建築。

  回憶起當年隨父親一同拼闖的歲月,霍震寰讚歎父親敢於創新、勇於前進的魄力:「當時改革開放剛剛宣布,酒店怎麼蓋,蓋好怎麼管,怎樣投資怎樣合作都沒有經驗,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當時就想100個房間,港資一半,國資一半,大家一起探討共同運營。當時的員工拿的都是一樣的工資,工作積極性不高,父親就通過多勞多得、發放獎金的方式調動員工積極性,讓大家發揮所長,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打破了以往公有制經濟中吃大鍋飯、拿同一份錢的工作方式。」他認為由「0」生「1」,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通過在各方面的嘗試和改變,才能促成「1」的誕生。

  中山溫泉賓館和廣州白天鵝賓館的興建,不僅在經營管理上打破了當時內地的條條框框,也讓人們看到在改革開放中理想如何變成現實,很多過去認為不能做的事情,都可以做得很成功。

  霍震寰與父親霍英東合照。

  對自己對國家要有信心

  對於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生的變化,霍震寰提到,「曾經的中國以階級鬥爭為綱,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以經濟發展為本,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都有很大的提升,而現在人民想要追求美好的生活,需要提升社會環境、道德水平、文化等方面。」面對風雲變幻,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霍震寰給每一位年輕人的建議依舊是:放膽去闖。他強調,「近年來內地在科技、人才創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及高鐵、港珠澳大橋的通車,香港與內地的聯繫會更加緊密,生活也會更加方便。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優秀,思想也比前輩更加開放,在大灣區廣闊的發展空間中,一定要把握機會,放膽去闖。」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家的發展既有機遇,也有挑戰。講起近期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戰,霍震寰認為,挑戰和困難是真實存在的,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的國家走過了許多風風雨雨,捱過了眾多困難,依舊昂揚向上、穩步發展。我們都應該對自己、對國家保持信心,共同把握新機遇,面對新挑戰,寫好中國新故事。

  育己樹人 助兩地共同進步

  30多年前,香港工商界組織了一個訪問團前往北京和西安觀光,團員們暢遊大好河山,期間時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接見了訪問團。訪問團返港後,團長李兆基及霍震寰等13位團員自發於1982年成立了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以「育己樹人」為宗旨,為內地和香港培育人才。

  培華成立30年來不忘初心,心繫教育,以短期培訓班為主,截至去年底,培華先後資助、主辦或協辦了700多個項目,接受資助人士超過125萬人次,培訓人員多來自新疆、內蒙古、青海、雲南、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或邊遠地區,培訓項目涵蓋經濟及工商管理、旅遊及酒店管理、稅務會計、英語、醫學、室內設計、園林管理等專業。霍震寰作為監事、常務委員會主席,見證了培華的成長和中國教育的發展變化。

  在採訪時,霍震寰依舊記得某次短期培訓結束後,一位內地官員對他說,「這次來香港參加培華的培訓,收穫好大。之前我從未來過資本主義的地方,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誤解,這一次的培訓讓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轉變,回去之後一定要寫一份報告給中央,促進合作與交流。」提起這件事,霍震寰覺得培華可以在不同方面促進香港與內地的思想碰撞,幫助大家共同進步。他續說,培華在未來也會繼續以少數民族地區或邊遠地區為資助重點,通過香港依靠大灣區、接軌世界的優勢,為其提供更加開放、更具國際性的知識和信息。

  1993年中國高級公務員培訓計劃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舉行。圖中前排左四為霍震寰。

  勉港青認識國情放眼國際

  霍震寰十分關注本港青少年的成長,培華獎學金通過獎勵考上內地著名大學的本港學生,鼓勵他們認識國情,孕育對國家的關心和認同,學成後建設國家和香港。他鼓勵港青放眼國際,考慮回內地開拓實業,「香港年輕人比較守規矩,做事令人放心,再者港人一直都有到處闖的經歷,歐美、東南亞等地都能有港人的身影。隨着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兩地交通更加便捷,兩地在人才創新方面的合作緊密,已經有不少香港年輕人選擇回內地大城市發展。」

  他說,響應「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霍英東基金會也將加大在物聯網、先進製造、先進材料及綠色能源與建築等新型領域的投入,使年輕人可以更好地發揮所長,創新發展,實現自己的夢想。

  霍震寰不僅一如既往地支持培華發展,對教育的國際交流也非常重視。他指出,40年的改革開放讓內地的教育在數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足見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但在質量上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希望促進內地學校與歐美等地區學校的交流合作,「前段時間澳門霍英東基金會幫助中山大學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組織了在神經科學方面的論壇,反響不錯,希望中國的教育可以更開放一點,多去其他地方交流學習,參加相關的學術會議,促進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

  他還說,「不僅是中國要走出去交流,其他國家的大學也想與中國合作。就醫療方面,中國有很龐大的病歷數據,如果投入科研,對世界解決醫療難題也有很大的幫助。」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