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刷榜輸出啥文化?

2018-11-12
来源:香港商報

  流深

  在內地娛樂圈風光無限的吳亦凡最近又被負面新聞纏上了,不是因為他剛發的新專輯獲得了成功,而恰恰是因為--專輯太成功了,以至於不像真的。這張專輯在上線一天後,就在美國iTunes榜單的前十裏面佔據了7席,並且牢牢佔據了前三,將很多知名歐美歌手死死壓在身後,以至於不少他的歌迷都大呼「吳亦凡向歐美成功輸出了中國文化」。

  雖然不少外國歌迷都在問:「Who'sChirs Wu?」,但很顯然,他們並不了解有一種叫中國「腦殘粉」的群體。這些數量龐大的粉絲為了給吳亦凡送上生日禮物,通過共享美國區iTunes賬號、多次下載和重複收聽等方式,迅速將吳亦凡送上了尷尬狀元之位。儘管吳亦凡一再回應稱,這些粉絲確實是真人,但很顯然,有真正的粉絲並不意味?這樣的榜單就是正常的結果,也並不意味着這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輸出」。

  「錢多人傻」「善於造假」

  相信很多粉絲或許根本都沒有搞清楚,「文化」和「數量」根本不是一種東西。「文化」更多的是一種影響力和被接受的能力,而「數量」則只是其中並不重要的一種衡量維度罷了。否則,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就不是英語,而是中文和印度話;最知名的社交網站是微信和微博,而不是臉書和Instagram;最有影響的跨國企業就是工商銀行和兩桶油,而不是蘋果、微軟和美孚。同理,用數量原則將吳亦凡的歌拱上榜首,並不意味?歌是好聽,這些歌曲能夠受到國外聽眾的真心接受和喜愛,只能顯示中國歌迷「錢多人傻」而已,跟所謂「文化輸出」沒有半點關係--印度網友很早之前就已經通過類似方式給自己爛片刷榜,但爛片終究還是爛片。

  如果硬要說這次刷榜事件輸出了什麼文化,恰恰彰顯了盛行於中國的一種基於不公平和「金錢規則」下的「假文化」--在娛樂圈裏,購買水軍、操控話題、誇大流量、僱傭假觀眾、購買熱搜等,早已變成了深入行業骨髓的「潛規則」;而在娛樂圈之外,年報造假、票房造假、營收造假、閱讀量造假、信息披露造假等,亦早已見諸媒體報道。換句話說,這次吳亦凡粉絲的刷榜行為,其實只會加劇外國對中國人「善於造假」的印象而已。

  正如很多專家所指出的,所謂「文化輸出」想要成功,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以外國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傳達外國人可以接受的價值觀。反觀我們迄今為止的所有「文化輸出」,要麼首先大張旗鼓地扛起「文化輸出」大旗,給作品籠罩上濃濃的宣傳味道,生硬彆扭;要麼不顧內容打磨,以「免費」、「體驗」的名義強行推介;抑或是如吳亦凡的粉絲一般,投入重金營造聲勢,「賠本賺吆喝」,卻並不理會別人是否真的喜歡和接受。如此下去,「文化輸出」談不上,「中國文化」的黃金招牌也會被砸。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