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11

【财经观察】勿低估中美達成協議難度

2018-12-15
来源:香港商报

网络图片

  作者:凌昆

  日前發生的華為CFO孟晚舟被拘留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全球市場也曾因此出現震蕩。事件可說是個警號,提醒世人中美關係發展的前路仍充滿風險及變數,對各種可能都應有所準備以防萬一,並避免盲目樂觀。

  90天時間殊不足夠

  當習特會達成重要共識,讓中美重啟對話以解決紛爭時,經多月貿易戰的緊張後,人們以為可以暫鬆一口氣,誰知又禍起蕭牆。正如有內地評論所說,一些美國人就是不願看到中美走向合作。這些反華鷹派向喜搞事,且須注意談判時美方或由出名鷹派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主導,取代之前較溫和的財長鉧欽。在鷹派嚴密把關下,談判的難度自會增高。此外又有美國女法律專家提醒,華為事件很可能是美方拿來迫中國讓步的工具;她認為案件追溯到2009年,卻選在近10年後才採取行動,敏感時刻的異常行為確惹人懷疑。

  就具體問題的談判也將艱巨,尋求解決將十分棘手。按美方媒體報道主要爭端在於以下各項:中國強迫轉讓技術和要求美資在華建立合資企業;偷盜及忽略保護知識產權;設立非關稅壁壘;限制市場進入,特別是美國的基因改造農產品及金融服務業進入;容許黑客攻擊美國網站和操縱匯率等;都是一直以來美方的關注及投訴重點。其中既有合理的訴求應由談判解決,但也有不合理的,令中方難以及不應接受。正如美媒所說,一系列的棘手議題都要攤出來,故許多專家都指90天時間殊不足夠。

  棘手議題須予重視

  確實有幾個相關問題值得中方重視:

  一、美方有很多不合理要求。最根本的一條是要中方縮減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但許多美國知名學者都指出,逆差本身並非雙方從貿易中損益的恰當衡量,且即使對華逆差收窄也不表示美國總逆差會隨之收窄。另一重要例子是所謂強迫技術轉移,這忽視了技術是一種可交易產品,美方企業若無利可圖絕不會轉移技術或設立合資公司。事實上,中國在購置技術上花費不少,每年都有百億美元計的支出。

  二、在知權保護上,早有國際仲裁機制處理,具體案件可由此解決,中外企業都有不少相互興訟事例。中國的知權保護條例及執行或有不妥善之處,可由協商合力改進。隨中國走上創新帶動發展之路,且專利申請量已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令完善及強化知權保護機制有巨大內生動力。

  三、中國在依循國際慣例、規矩及擴大開放上,必須照顧本身利益及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不能盲從美國指令。如開放轉基因農產入口,多國都有嚴格監控(歐盟尤甚),中國不宜按美國單方面要求便門戶大開。在知權保護上亦如此,訂立條例必須顧及中國國情。在TPP談判中,美國就生物科技產品的知權條例與其他國家(包括日、澳)分歧甚大,最後要中間落幕才得妥協。在許多經貿爭議中沒有具體的國際標準或規則,也難說有絕對的公平、公正,令談判成了雙方的政治角力。在這情況下,美國鷹派有很大的發揮影響力空間,如上次雙方已談好由中國額外增購700億美元美國產品,令對華出口大增約五成,但協議最終仍被美方否決。

  四、對等要求的不對等。美國在談判中料將提出對等要求,如中美汽車關稅相同、對眾多產業的開放及扶助政策相同等。實際上,因中美兩國國情尤其發展水平、體制及文化因素不同,不可能全面對等。何況中美間也有許多不對等,如美方對華提出逾140項要求,為何中方不提出要求清單?又如中國沒有像美國多如牛毛的技術出口限制措施,為何美國不搞「對等」削減一些?

  最後,還須注意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鷹派要藉經貿議題打壓中國,另方面金融及工農商各界又因利益受損,要求與中國妥協。特朗普在中間如何協調,還受到本身政治考慮左右,包括通俄門調查和來年新國會中黨爭激化等。總之,在習特會取得共識後,中美關係前景仍多變數。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