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ofo大败局:用户“围堵”总部退押金,一手好牌是怎么打烂的?

2018-12-18
来源:大猫财经

 

  “为了拿回自己的199块钱,一大堆ofo用户都拼了”。

  昨天,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大厦,数百名ofo用户排起了大队退押金,场面蔚为壮观,有学生,有上班族,也有已经白发的老人家,排队的队伍从五楼延伸到了一楼大厅甚至附近商场及大楼外空地。  

 

  为了应付这突然的人流,大厦不得不将三台电梯作为给排队用户的专梯,每三分钟放行15人。现场有几十名警察维持秩序,但场面仍旧十分混乱,急躁的情绪让排队的人屡次发生推撞。

  ofo的溃败不可避免,大家都开始惦记自己的押金,不断有人总结退押金成功的攻略或者经验,比如最近刷屏的“冒充外国人写邮件而押金秒退”的故事,而猫哥听过最曲折的退押金攻略是这样的:APP申请、写邮件申请,并打客服申请无果后,拨打了12315投诉,然后拨打市长热线12345反过来投诉12315,经过层层施压后,押金退回来了。

  不过后来据说12315已经不受理关于ofo押金的投诉了。  

 

  即便现场排队,押金也并不是马上就退。据现场人说,此次只是登记,并非直接返还,而且登记资格也仅限于退押金但15个工作日没到账的用户,已经提交了申请但还未到时限的或者还未提交申请的,不予登记。而登记了的用户想要拿到押金,还需要三个工作日。

  外地的用户更惨,他们只能电话找客服,但基本打不通。

  一家意气风发的独角兽公司,崛起和溃败的速度如此迅速令人错愕,这是一个能写入商学院教材的案例,风口飞起的猪,掉下来,就跌得面目全非。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失败的案例吧:

  作者| 孔令娟

  来源| 华商韬略(hstl8888)

  “我错了。”隐身数月的戴威终于露面,11月14日在公司前台召开全员会议。

  很多人都在等待他倒下,但他依然倔强:“其他皆有可能,除了倒闭。”

  01

  从前,戴威的固执是有本钱的。

  论出身,父亲戴和根是央企掌门人;论学业,成绩常年全校前三,2009年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并在第三年成为学生会主席。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说,他投资ofo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戴威曾是北大学生会主席,说明他有极强的领导力。

  即使质疑他走后门、贿选的“邹恒甫举报信”,也基本没有影响到他作为创业明星的鲜衣怒马、意气风发。

  促使戴威放下仕途,改走从商之路的是2013年到青海大通县东峡镇支教一年。

  一向生活优裕的戴威第一次体会到艰苦。“自行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我觉得它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于是在冰冷的教职工宿舍里,他一腔热血地想到了ofo这个名字,三个字母连起来像单车。

  当戴威回到北大校园攻读经济学硕士时,创业大潮席卷而来。

  最开始,他和4个伙伴的创业项目是既小众又烧钱的骑游。很快,他们就将师兄的100万投资花得只剩下400块。  

 

  这次失败使戴威重新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我们的项目的确是太理想化了,完全只是一个我们预设的想法”。

  一个理想破灭了,就再造一个。这个世界永远不缺理想。

  当时,戴威正在看《创业的36条军规》,其中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创业一定要解决真需求,不要做伪需求。

  已经丢了四五辆自行车的戴威突然有了灵感,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共享单车。师兄虽然不太看好这个项目,但是答应借给他们100万折腾。

  共享单车起源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65年推行的“白色自行车”计划,它是纯政府公益项目,免费且不设站点,随用随还。但短时间内就有众多车辆遭到损坏和丢失,直接导致计划失败。

  上个世纪90年代,欧洲再次推行共享单车,但是普遍采用了固定桩点和车辆定制,被引进到国内同样如此。因为停车桩规划不合理、车辆调配不均等原因,它对公共交通的贡献微乎其微。

  ofo模式则是回归到无桩单车,采用密码锁控制。

  2015年9月2日,一篇题为《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的帖子在北大传开。这是戴威、张巳丁、薛鼎熬了两个通宵写就的单车宣言。

  他们提出:在北大招募2000名勇士把自行车贡献出来,这2000人共同拥有这2000辆车的免费使用权,而其他同学可以付费使用这些车。

  文章末尾写道:“100多年来,有很多北大人改变北大,也改变了世界,这次轮到你了!”

  9月7日,ofo共享单车正式在北大校园上线,第一天就收获200多个订单,一个月后日订单突破3000。此后,ofo将这一模式迅速复制到国内高校。

  第一个真正关注到ofo的投资人是朱啸虎。他不仅拿出1000万投资ofo,还陆续带来很多资源,让ofo走向扩张之路。

  02

  在别人没注意的时候,你可以慢慢发展,一但被盯上,就身不由己。

  2016年5月,腾讯想在B轮投资ofo,前提条件是“进城”,但戴威认为时机未到。

  信心满满的他原本打算等到C轮时再引入腾讯。但此时,专注城市出行的摩拜依靠独特设计迅速走红,于是,曾一度追捧ofo的腾讯转投了后者。

  腾讯入局,让人看到了滴滴和快的大战前的影子。资本争相进场,共享单车成了“风口上飞起来的猪”。低门槛也让众多玩家有了“拼搏”的野心,纷纷跑步入场。

  情势逼得ofo不得不赶快“进城”。2016年11月,ofo发布了“在城市”战略。

  戴威总结自己这一时期的战略为两点:铺量和碾压式融资。

  从2016年8月到2017年7月,ofo连续进行了7轮融资,20位投资人中大部分是滴滴系,阿里巴巴后期也入阵。E轮融资估值高达30亿美元,他们成为行业内最风光的独角兽。

  这样的资本碾压下,除了有腾讯做靠山的摩拜,其他对手统统被甩开。

  对付摩拜,戴威的方式是快速铺量。小黄车成本不到对方五分之一,他们把这一优势兑换成数量优势,迅速占领街边。再加上好骑、押金低、补贴力度大,ofo登上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

  “终有一天,我们今天的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戴威发出豪言壮语。在《2017胡润百富榜》上,他以35亿元的身价成为首个上榜的白手起家“90后”。

  2017年初的年会上,戴威突然宣布送给一位早期员工一辆牧马人,因为这位员工的梦想是开着牧马人去拉萨,“我记得你这个梦想,那么我今天就告诉你,你的这个梦想实现了。”

  那一夜,许多ofo员工至今难忘,戴威在酒酣之际发了许多大奖和红包。

  可是到了下半年,形势急转而下。悟空单车、小鸣车等相继倒下,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控制规模,让资本下决心要收网捞鱼。  

 

  互联网效应是胜者为王,弱者苟延残喘都难。但没有竞争壁垒、靠资本堆积起来的优势,最终也由资本决定谁是王者。

  滴滴与快的、58同城与赶集网、美团和大众点评……这些合并都是由资本推动的。

  ofo和摩拜的投资人也想促成两家合并。但这个方案是滴滴要成为新公司的控制者。媒体报道,程维将出任董事长,摩拜的王晓峰出任CEO,戴威和他的创始团队则要出局。

  虽然对于资本来说,谁合并谁并不重要,但是戴威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中国企业家》曾问他:“你更在意事情本身能不能成功,而不是谁把它做成功吗?”他很坚决地回答:“不。我把这件事情做成,比什么都重要。”

  一位投资人称,当时几乎所有股东都支持合并,只有戴威不同意。

  合并失败后,戴威在公开场合喊话:“资本要尊重创业者的理想。”但在投资人眼中,他把自己的权益凌驾在所有投资人之上。朱啸虎最先退出,向阿里转让了持有股权。

  不过,支持戴威的公司员工反问前来采访的媒体:“程维能当老大,戴威为什么就不能当老大?创始人想要把控公司的独立运营权,难道有错吗?”

  03

  戴威想独立运营,但又急需资本输血。

  2017年年底,ofo与摩拜相继被爆资金链紧张,挪用用户押金救急。

  “白色自行车”的悲剧在共享单车身上重演,尤其是最开始没有智能锁的ofo,损毁率更高,运营成本飙升,体量越大坑越深。

  以“利”为先的资本对共享单车退避三舍,只有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才会从生态战略的角度继续布局。

  媒体报道,ofo与阿里曾经达成一个1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但这回一票否决的是程维。滴滴与ofo的梁子越结越深。

  此前,滴滴派驻到ofo的三名高管被强制休假,戴威只说了一句:“你们可以走了。”此后,滴滴大挖ofo墙角,并于今年1月宣布复活“小蓝车”,还自营青桔单车。

  戴威想引入多方资本,用制衡以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运营。在2017年4月的融资中,已出现了蚂蚁金服的身影。

  但阿里就会给戴威更多自由吗?

  在ofo与阿里达成的投资协议中,有一条就是戴威放弃一票否决权。这次,处于生死边缘的戴威屈服了,只是程维看到滴滴要被边缘化否决了协议。

  最终,ofo通过抵押动产才从阿里拿到资金,金额也从10亿美元缩水为17.7亿人民币。

  摩拜意外“卖身”美团后,戴威真正意识到ofo正处于“至暗时刻”。

  根据5月中旬的财务数据,ofo欠供应商款12亿元,欠城市运维3亿元,合计欠款15亿元。

  但倔强的他依然不想让步,在一次动员大会上激动地表示:“如果不愿意战斗到最后,现在就可以退出。”

  ofo正在进行“降本增效”:裁员、收缩国际业务、搬离理想国际大厦……同时,他们开始在APP和公众号上推送广告,甚至卖起了“三无”蜂蜜,车身广告则因为京沪禁令倍受打击。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2017年年末的年会上,戴威竖起大拇指举过头顶,冲着台下吼出九阳真经口诀。《中国企业家》记录下了这一幕。

  合并失败,让戴威站在了资本的对面,但初遇大浪,他还充满自信。

  可惜现实中,他没有张无忌那样的奇遇,只能一路硬撑。他鼓励自己:“脸书也曾经差点卖掉,留着最后一口气,也许就能把握下一个机会。”

  04

  今年以来,ofo深陷在资金链断裂、供应商逼宫、破产卖身等各种源源不断的真假负面新闻中。

  争议最大的是押金难退问题。ofo官方微博评论区已经沦陷,声讨留言越来越多。而与P2P合作让押金变成理财产品,更是引来一片质疑,上线当天就紧急下线。

  在11月14日召开的全员大会上,戴威回应了上述问题。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戴威说,退押金没有问题,只是周期变长了;由于供应商债转股,目前资金情况正在好转,但依然很困难。

  戴威还承认自己犯了错,但不是向资本认错,而是认为去年就应该探索广告变现等业务,因为仅靠单车骑行收费不能实现盈利。他还表示,未来ofo会分化出更多APP,多元发展。

  以前,ofo每个月都会举行全员大会。但近半年来,这是第一次召开。

  戴威透露,三四个月前曾想过要放弃,“当时确实没钱了,不想管了。”但他不希望公司像小蓝车那样,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

  在员工提问环节,第一个提问就是:“公司会不会被收购、会不会破产?”戴威对此表示,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

  11月28日,戴威发表内部信,宣布ofo进行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和升级,除了整合各个职能部门外,还要推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

  他在内部信中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需坚守信念,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

  凛冬将至,会越来越不利于骑行。“精神胜利法”能否帮助ofo挺过这个冬天,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3月份的一次访问中,媒体问戴威:“你快乐吗?”

  他回答:“虽然有压力和挑战,但总体把它看成是一次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就跟解数学题一样,这个题越难,越有解出来的欲望冲动和坚持。”

  无论成败,他的第一次创业已经轰轰烈烈。他的员工说:“成了,戴威是条汉子;败了,再战江湖也是英雄。”

  《至暗时刻》中,丘吉尔有一句台词:“没有终局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经历了这么多,戴威才27岁。也许ofo只有一种结局,但他的未来还有无数可能。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