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深度观察】花式賬單頻頻刷屏 隱私監管趨嚴 企業避踩紅線

2019-01-1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互聯網巨頭發布數據報告輪流搶頭條,已成年初例牌盛事,繼支付寶年度賬單刷屏後,昨天,2018年微信數據報告也迅速登上熱搜。除了「阿里爸爸」和「小馬哥」這兩大巨頭,網易雲音樂、美團外賣、QQ音樂、知乎、豆瓣電影等知名網站的「年終總結」,也一樣讓「看賬單、曬數據」充滿儀式感。早在大數據熱爆之前,已經有人警告說,獲取這類「賬單」前,要勾選「同意」,意味着將個人信息拱手出賣,其中風險不言而喻。正如不久前填報個稅專項扣除信息時,租戶與房東各懷心思所引發的爭議,網友在個人信息保護上正變得日益敏感起來。當然也有人樂觀地分析認為,今年各家的年度數據宏觀居多、明細模糊,說明監管加碼已取得成效。風險警示也罷,監管收效也罷,不管是悲觀樂觀,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

  微信減少涉隱私數據

  昨天微信發布了《2018微信數據報告》,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前三。數據顯示,月活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10.8億人,微信成為一個龐大的社交中心,其中55歲以上年齡段的月活用戶數達到6300萬,佔比大概為6%。

  代際差別明顯

  在音視頻通話方面,2018年,微信上發起的次數達到4.1億,視頻通話用戶相比三年前增加了570%。這給傳統運營商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微信通訊錄的朋友數量方面,相比三年前人均增長了110%。有網友表示,越來越多朋友只在微信上交流,與家人視頻時間也大大增加。

  這次的微信數據報告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不同年齡段用戶的使用習慣。微信數據顯示,00後喜歡晚睡早起,睡眠時間最短;偏好甜品和冷飲,購買它們的00後人數比三年前增加了230%。

  90後則成為最晚起床的人群,同時公共交通出行最為頻繁,平均每月達到了25次,閱讀內容偏好則從娛樂八卦變成了生活情感。可以看出,隨着越來越多的90後從校園步入了職場,90用戶也成為婚戀的主力軍,作息和閱讀偏好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80後也同樣熱愛閱讀,但偏好國家大事。在進入30-40年齡段後,80後的行為特徵和習慣已經趨於穩定。

  70後則是朋友圈的重度用戶,睡眠時間規律,晚上11:30左右入睡。而55歲以上的用戶,普遍早睡早起,熱衷於購物、刷圈和視頻通話,閱讀習慣轉向養生健康。

  微信支付滲透反映生活

  如今,微信支付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數據顯示,用微信搭乘公共交通的人數相比去年增加了4.7倍,用微信支付高速路費的人數增加6.3倍;微信支付零售消費的買家也增加了1.5倍。有分析稱,海量的用戶,也在為騰訊提供?大量的情報,讓它在產品研發和推廣上更具優勢。這些數據也讓微信更了解人們的生活,利用微信消費,充值等,微信數據統計出「吃貨前三甲城市」,分別是北京、廣州、深圳。而最捨得為吃買單的城市則是溫州、佛山和東莞。

  2016年初,微信首度發布年度盤點,主題是「我和微信的2015」,內容包括「我是第幾個微信用戶、發了幾條朋友圈、擁有幾個好友」等個人的微信使用數據。當年即引爆朋友圈。但2016年發布的數據隨即引來對個人信息洩露的擔憂,甚至有說「我和微信的2015」是病毒鏈接、會盜取用戶微信賬號的謠言,引起全民惶恐。

  2016年和2017年的微信數據報告減少了個人信息的內容,僅盤點宏觀信息。2016年,加入針對微信紅包的數據分析,發送次數、紅包平均額度、年齡段等等。2017年公布了公眾號和小程序相關數據,包括月活躍賬號數及月活躍粉絲數等。

  支付寶賬單打通阿里平台

  今年的支付寶年度賬單以超市小票的方式統計了用戶2018年的各種花銷以及信用情況。

  從1月1日開始,支付寶就因為沒有發布年度賬單而佔據網絡熱搜,8日發布後再次上熱搜。今年的支付寶年度賬單與往年類似,除了消費總額以外,還包含了使用阿里系服務的次數,包括點外賣次數、全年出行次數、使用便民服務次數等。

  賬單首個項目就統計了深夜打開支付寶的次數,引發對於熬夜的討論。緊隨其後的是用戶一年中最富有的時刻,結算了一整年中用戶總共消費了多少錢,與同齡人相比的情況。在哪個方面消費最多成為網友曬賬單的熱門,全年消費總金額則被網友拿來「炫富」。

  今年支付寶賬單還加入理財收益、信用卡還款、轉賬和紅包等項目,芝麻信用、公益捐贈和環保減少碳排放也有記錄。

  年活躍7億 七成用超3項服務

  阿里巴巴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支付寶的國內年度活躍用戶超過7億,其中70%的用戶使用3項及以上支付寶的服務。從2012年起,支付寶就以年度賬單方式總結用戶習慣。

  支付寶也通過內地網站「知乎」披露了2018年其他數據,包括小微企業獲取貸款筆數環比增幅60%;全國共有400多個城市將政務服務搬上了支付寶、有超過170個城市支持刷臉辦事;芝麻信用為用戶免除押金的金額累計超過1000億元等。

  大數據下個人信息仍存風險

  專家表示,在快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有很多的年度總結已經成為了記錄用戶去年一整年生活的最準確、最省事的選擇。比如支付寶、微信,能記錄你去年一整年在線上花了多少錢,再比如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等這些APP能準確記錄你去年聽歌的風格變化。

  用戶對APP年度賬單的依賴,說明了人們對手機及手機APP的依賴,還有支付寶等軟件在生活中的必不可少性。

  今年的微信年度報告,除了群體的數據報告之外,沒有太多跟個人相關的內容,着重呈現體量、年齡層、消息發送次數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行為習慣。支付寶的年度賬單,也需要驗證密碼後才能開啟。對此,有分析指出,有關個人信息的法律法規近年來逐漸完善,特別是《網絡安全法》實施一年多來逐漸落地,再加上去年支付寶年度賬單自動勾選涉及用戶隱私被聲討的前車之鑒,各互聯網公司有意規避個人信息安全的風險。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獲取賬單前勾選的「同意」,其實是對自己信息的變相出賣。有數據顯示,54%的中國網民在上網過程中遭遇到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洩露問題佔比最高,佔其中的28.5%。

  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表示,「10年前你買了什麼,可能早就忘了,但支付寶不會忘記」。他認為,像這樣的盤點,還應擔憂的是有如此多數據被記錄,個人隱私更容易採集,也更容易洩露和被濫用。

  專家籲精細管理勿一刀切

  事實上,去年因為支付寶賬單出現的隱私問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安全協調局約談了支付寶、芝麻信用有關負責人,針對的正是其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方式,不符合《個人信息安全規範》,違背了其前不久簽署的個人信息保護倡議的承諾。

  2018年12月29日,工信部等部門又點名QQ音樂等18款APP疑似存在過度收集「短信」「通訊錄」「位置」「錄音」等用戶敏感信息;萬能看等9款APP疑似存在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14款APP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等問題,涉及的套裝軟件包括騰訊、阿里、百度三大互聯網巨頭,有關部門要求對軟件優化整改。

  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吳沈括坦言,面對軟件市場的惡劣現狀,用戶其實基本沒有選擇,要麼忍氣吞聲,要麼干脆不用,考慮到APP與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絕大多數隻能選擇前者,「需要監管的客觀保護和用戶權利意識的覺醒」。吳沈括建議,「考慮到APP類型多樣,現階段不宜一刀切,建議行業主管部門通過發布指南等方式為類型化的業務場景規定信息收集範圍。明確權限,細化管理。」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