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98

加快編製灣區專項規劃 粵港澳推世界級城市群

2019-01-29
来源:香港商报

 

  昨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廣東兩會報道組

  【香港商報网訊】廣東兩會報道組廣州報道:昨天上午,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2019年廣東將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更高水平上擴大開放;加快編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專項規劃,攜手港澳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馬興瑞:舉全省之力推灣區建設

  當天,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經濟數據如期公布:2018年GDP增長6.8%,達到9.73萬億元人民幣。2019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至6%至6.5%,總量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為實現這一目標,廣東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列為首要工作,提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強大灣區的設施『硬聯通』和機制『軟聯通』」兩大舉措。馬興瑞指,廣東信心來自改革開放40年來所積累的堅實經濟基礎和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性機遇。為推動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廣東將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個「綱」,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

  加快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馬興瑞指,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廣東落實便利港澳居民到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科研經費跨境使用、取消辦理就業許可證、實施港澳居民居住證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標誌性基礎設施建設,廣深港高鐵順利開通運營,「一地兩檢」通關政策落地,蓮塘/香園圍口岸、粵澳新通道等項目建設加快。

馬興瑞發表政府工作報告

  他表示,廣東省今年將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通過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布局建設一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開展前沿技術和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同時,扎實抓好省實驗室建設,爭取承擔或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任務。促進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科學數據與港澳開放共享,強化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對接合作。

  設施「硬聯通」 機制「軟聯通」

  粵港澳大灣區跨越粵港澳三地,為促進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流動,廣東今年將在設施「硬聯通」和機制「軟聯通」兩方面發力。其中,在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廣東將通過完善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的運營管理和機制安排,建成開通蓮塘/香園圍口岸,加快粵澳新通道、新橫琴口岸建設,推廣實施「一地兩檢」「合作查驗、一次放行」「一站式」通關等實現。抓好深中通道、虎門二橋、廣州白雲機場第二高速等項目建設,加快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寶安機場擴建、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等前期工作,抓好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等港口建設,加快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在推進機制「軟聯通」方面,廣東將推進與港澳在法律服務、金融、醫療、建築等領域的規則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馬興瑞透露,廣東將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深入推進粵港澳合作辦學、合作辦醫,抓好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規劃建設大灣區文化遺產旅遊路徑,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為港澳居民在廣東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2018年,大灣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其中就包括廣深港高鐵開通。 資料圖片

  積極爭取自貿試驗區擴區

  作為擴大高水平開放重要舉措,馬興瑞表示,廣東將積極爭取自貿試驗區擴區,圍繞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做好國家權限下放和政策落實的承接,向廣東自貿試驗各片區再梳理下放一批省級管理權限,再總結推廣一批創新經驗。通過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二十條」,積極開展首創性的改革探索。争取國家支持籌建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創新橫琴分線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項。此外,廣東還將探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設跨境投資貿易一站式服務體系。

  同時,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加強對外合作也是一大重點,廣東將積極開拓沿線國家市場,聯合港澳開展海外經貿推介交流,將大灣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

  數說廣東2018

  1.GDP增長6.8%,達9.73萬億元,連續30年位居全國第一;

  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7.9%,達1.21萬億元;

  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達3.58萬元;

  4.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過7000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7%;

  5.進出口總額增長5.1%,達7.16萬億元;

  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4.9%,達1450.9億元(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7.9%);

  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8%;

  8.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數量突破1000萬戶;

  9.民營經濟增加值達5.26萬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4.1%;

  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8439家,總量超過5萬家、躍居全國第一;

  11.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達12家;

  12.廣東省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65%;

  13.有效發明專利達24.9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技術自給率達73%,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國第一。

  14.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4萬家,總數、總收入、淨利潤等均居全國第一。

  15.全省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31微克/立方米,再創新低。

  來源: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特稿】粵GDP 2019勢破10萬億

  在經歷換檔陣痛後,廣東邁向高質量路徑,經濟發展再提速。昨日舉行的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於政府工作報告公布去年經濟數據:2018年廣東GDP錄得6.8%增長,達至9.7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30年位居全國第一。報告還提出,2019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6%至6.5%,勢將突破10萬億大關。

  2018年GDP達9.73萬億

  近年來,廣東通過促改革、調結構等舉措,進一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8年,作為經濟發達地區,廣東6.8%的增速不僅跑贏全國的6.6%,還跑贏江蘇的6.7%,在內地區域經濟總量上的領先地位更為穩固。

  據最新數據分析,作為內地經濟第一梯隊,去年廣東與江蘇GDP差距不僅沒縮小,反而呈現差距放大之勢。2017年,廣東GDP為8.97萬億,江蘇為8.59萬億,雙方差距不足4000億;2018年,江蘇GDP也突破9萬億(達9.26萬億元),但廣東已升至9.73萬億,雙方差距擴大至4700億左右。

  上述數據表明,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正取得成效,在經歷調速換檔後發展再次提速,經濟指標含金量十足。

  40年經濟年均增12.5%

  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86億增至2018年的9.73萬億元,實現了年均12.5%的高增長。對此,馬興瑞強調,40年來,以習仲勳老書記為代表的廣東改革開放事業開創者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破冰開局,歷屆省委、省政府繼往開來、開拓進取,帶領全省人民推動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40年來,廣東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馬興瑞表示,廣東的實踐和經驗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新格局

  在經濟發展規劃中,廣東還提出了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的發展格局,以實現廣東粵東西北區域振興發展,縮小上述地區與珠三角的發展差距,實現廣東更均衡的發展目標。

  2018年,廣東通過建立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實施差異化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全方位構建了「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其中,基建是着力點,強化了交通基礎設施的先導作用。在航空領域,完成了廣州白雲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揭陽潮汕機場、惠州機場擴建進展順利,湛江新機場、韶關機場獲批建設。在高速方面,廣東建成汕昆高速、武深高速,虎門二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深中通道加快建設。在高鐵方面,廣州至汕尾高鐵建設進展順利,廣州至湛江350公里時速高鐵列入國家專項規劃,建成深茂鐵路江門至茂名段、廣梅汕鐵路廈深聯絡線,完成茂名至湛江鐵路電氣化改造,改變了粵西長期以來沒有高鐵的局面。

  做優做強珠三角核心區

  今年,廣東提出繼續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新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其中,做優做強珠三角核心區,推動珠三角核心區產業、營商環境、生態環境、基本公共服務等深度一體化,加快跨珠江口通道建設,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攜手港澳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在支持東西兩翼沿海經濟帶建設方面,建設好汕頭、湛江2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動汕頭進一步煥發特區活力,促進湛江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培育壯大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陽都市區,與珠三角沿海地區串珠成鏈。廣東還將在粵東粵西沿海集中布局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大力發展臨港化工、海工裝備、海洋生物、海上風電等產業,推進南海油氣開採。支持汕頭臨港經濟區、汕尾高新區、陽江濱海新區、湛江東海島、茂名石化基地、潮州高新區、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等建設。

  在建設北部生態發展區方面,廣東將堅持生態優先,嚴控開發強度和產業准入門檻,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築牢全省綠色生態屏障,因地制宜發展綠色低碳新型工業、現代農林業、健康醫養等生態產業,支持雲浮等地建設南藥基地,規劃南嶺生態旅遊公路,挖掘特色旅遊資源,支持中心城區優化城市功能。通過完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生態發展區轉移支付力度,將北部生態發展區打造成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旅遊休閒區。

  (廣東兩會報道組成員:盧偉、黃裕勇、盛芳齡、李苑立、李芳、余文蓮、賴小青、余麗齡、徐紅)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