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發改委昨日稱,城區常住人口100萬至300萬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完善積分落戶等政策。受訪專家認為,新型城市化是市民化的城市化,戶籍制度應強調公平。同時,本次戶籍政策調整亦有規範「人才大戰」的效果,「搶人」行為雖是積極的,但城市應更重視普通勞動力。香港商報記者 廖非凡
取消300萬人以下城市落戶限制
中國國家發改委昨日發布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下稱《任務》)明確,突出抓好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工作,城市落戶政策再鬆綁。其中,城區常住人口100萬至300萬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城市政府要探索採取差別化精準化落戶政策,積極推進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落戶。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據分析,此次《任務》的發布,係對這一意見的具體落實和體現,意圖鬆綁人口流動限制,鼓勵人口向大城市、都市圈集中,推進城鎮化再上新水平。
城鎮化水平仍待提高
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接受本報採訪表示,《任務》對簡化、優化居民相關城市落戶具有實質性的意義。城市是一個生態圈,新型城市化應是市民化的城市化,戶籍制度鬆綁應讓城市勞動者進得來、住得下、有業就,在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提供普惠待遇,有利於社會的和諧。他認為,放開本地區的人口落戶是第一步,後續或在跨省流動人口上實行「戶隨人走」,甚至逐步取消。
不過周天勇指出,中國的城鎮化水平還有待提高。他分析,中國的城市面積在改革開放初是950多萬畝,現在是約8100萬畝,城市面積增長了近9倍,但是城市人口的增長並沒有與城市面積的擴大相適應。截至2018年末,中國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43.37%,低於發達地區的水平,也低於城市面積擴張的速度。
應重視普通勞動力
近年來,中國掀起了「人才大戰」,放寬相應人才的城市入戶條件成為標配。而《任務》有着規範「搶人大戰」的作用。據分析,目前各地城市的落戶政策稍顯「混亂」,不僅不同規模城市的政策不一致,等量規模的城市之間也存在差異。並且,各地爭搶的都僅限於高學歷人才,並不能惠及所有城市勞動者。發改委此次出台標準相對統一的各等量級城市的落戶政策,對這些現象是一種規整,對促進全國各地城市間人才進一步有序流動、城市平衡發展等,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不過,周天勇認為城市間的「搶人大戰」並不至於是一種亂象,「先明白過來的城市,先放開戶籍制度去搶一部分人,這個是很積極的。」他表示,有些城市連勞動力人口都在收縮,甚至還無動於衷,那就怪不得別的城市來「搶人」。但是,他同樣強調,不贊成這些城市都只想要高端人才,不重視普通勞動力,「一定要公平,在落戶遷移這些方面,不應當有歧視性。」他說。
年底解決隨遷子女就讀問題
【又訊】《任務》強調,推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確保有意願的未落戶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證,鼓勵各地區逐步擴大居住證附加的公共服務和便利項目。2019年底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達到基本辦學條件「20條底線」要求,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持續深化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擴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積金制度向常住人口覆蓋範圍。
支持特色小鎮有序發展
根據《任務》,支持特色小鎮有序發展。完善政銀企對接服務平台,為特色產業發展及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支持,為打造更多精品特色小鎮提供制度土壤。
建立規範糾偏機制,逐年開展監測評估,淘汰錯用概念的行政建制鎮、濫用概念的虛假小鎮、缺失投資主體的虛擬小鎮。組織制定特色小鎮標準體系,適時健全支持特色小鎮有序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官方首提收縮型城市
此外,文件中首次提到收縮型城市。《任務》提到,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21世紀經濟報道》稱,多位城市領域專家表示,這是官方文件首次提及「收縮型中小城市」概念,這讓收縮型城市的概念從學術討論的範疇上升到官方認可的層次。中央財經大學城市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王偉稱,在過去幾年中,官方曾在包括《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等重要文件內,提到資源枯竭城市等概念,這些城市與收縮型中小城市的群體大致匹配,但並未明確提出「收縮型城市」的概念。
王偉表示,「收縮型城市」是國外引入的概念,包括德國魯爾、法國洛林和美國的休斯頓等地區,都經歷過城市收縮的階段。其主要體現在人口流失、產業衰退、城市空間和公共設施閒置3方面。而在中國,還有一種特有的城市收縮現象,即常住人口少於戶籍人口的「戶口倒掛」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