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三角債曾經嚴重束縛中國經濟發展,危及宏觀經濟穩定全域;去年以來,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在經濟增長動力削弱、市場主體預期惡化的背景下,持續數年的企業應收賬款增速降低趨勢發生逆轉,全國企業應收賬款增長提速,近一半省級政區增幅超過全國總體增幅,廣東、江蘇、浙江等名列前茅的經濟大省增幅較高,青海、安徽、廣西等省份增幅超過或接近20%,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增幅連續第三年超過大企業應收賬款增幅,有的企業去年約四成營業收入都化為應收賬款而一時難以回收。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出現新的、局部的、集中於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的三角債羅網,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有可能從這裏打開突破口,值得我們給予足夠重視。
應收賬款增長提速
從2006年、2007年以來,企業應收賬款增速總體上趨向下行。按照歷年《中國經濟景氣月報》資料,2013年至2017年,1至12月全部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分別為14.0%、10.0%、7.9%、9.6%、8.5%,總體上趨於下降。然而,2018年以來,全部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指標開始上升,1至11月這項指標同比增幅達到10.3%,比2017年1至12月這項指標上升了1.8個百分點。在某些企業個案中,企業應收賬款佔其2018年營業收入比重可達四成左右。
賒銷工具如若運用得當,能夠對打開市場發揮巨大作用。但任何工具都有兩面性,賒銷和應收賬款也是一柄雙刃劍。在經濟高速增長、企業銷售收入流量膨脹、信貸資金大量流入實體經濟部門時,應收賬款較快增長不至於造成太大風險;但在經濟明顯減速時,應收賬款增長提速,就意味風險上升、積累。
而且,對比分析資料,可以判斷,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增幅已經連續第三年超過大企業應收賬款增幅。其他條件相同,大企業獲得銀行融資比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要便利得多,因此更有能力通過賒銷方式拓展市場。其他條件相同,若大企業應收賬款增幅較快,表明企業界對經濟增長預期相對樂觀,更樂意接受以賒銷方式拓展市場,且大企業相對較強的銀行融資能力可以通過較多地使用賒銷、預付貨款的商業信用方式分享給中小企業、小微企業,亦即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雖然難以直接獲得銀行信貸融資,但大企業較為容易直接獲得銀行融資,然後通過賒銷、預付貨款的商業信用方式讓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間接分享銀行信貸資金。在這種狀況下,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生態關係相對和諧。
倘若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應收帳款增幅快於大企業,則表明企業界對經濟增長預期相對不樂觀,接受以賒銷方式拓展市場的意願降低,但大企業能夠憑藉實力迫使客戶接受對己方更有利的付款支付條件,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則無此實力而被迫相對更多地接受對方賒購,自己本來就資金不足、缺乏銀行融資管道,還要被迫接受客戶更多賒購、佔用自己更多資金,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生態關係惡化,全社會的信用風險加速向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集中。
分地區看,北京、上海應收賬款同比增幅雖然較低,但廣東、江蘇、浙江等名列前茅的主要經濟大省應收賬款同比增幅較高,對國家宏觀經濟全域穩定性潛在風險較大。其中,廣東應收賬款絕對量超過2.4萬億元,同比增幅13.1%;江蘇、浙江應收賬款規模分居第二、三名,同比增幅分別達到9.4%(雖未超過全國總體增幅,但絕對水平仍然較高)和11.2%(超過全國總體增幅),值得重視。
進一步考察全部31個省市自治區,有16個省級政區2018年1至11月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超過全國總體增幅。其中青海(同比增長29.0%)、安徽(同比增長23.2%)兩省同比增幅超過20%,廣西超過18%(同比增長18.1%),有必要警惕系統性金融風險從這裏打開突破口。如果說青海經濟總量太小,但安徽經濟體量已經較大,而且是這十餘年來承接產業轉移的領先省份,合肥已經超越佛山、青島躍居世界第一大家電生產城市,工業生產和出口增長率連續多年領行全國,其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竟然達到23.2%,其中是否潛藏重大風險,值得關注。
對問題給予足夠重視
根據上述情況,有必要對當前企業應收賬款問題給予足夠重視,建議如下:
第一,優先關注重點地區企業應收賬款增長提速問題。首先是關注廣東、江蘇、浙江三個經濟與工業大省,以確保經濟全域穩定;其次是15個應收帳款增速超過全國總體水平的省區,特別是青海、安徽、廣西等幾個增速最高的省區,防範引爆區域性金融風險,以及區域性金融風險從這裏打開突破口傳染全國。
第二,積極穩妥在國內貿易中進一步推廣使用信用證結算,盡力從源頭上遏制、削弱應收賬款增長提速的勢頭。
第三,考慮採用類似上世紀90年代集中化解三角債那樣的手段,在應收賬款等債務鏈嚴重糾結、已經形成三角債羅網的地方或產業部門,集中部分信貸資金,定向投放,定向清算應收賬款等債務,以有限的信貸資源取得最大程度解除債務束縛效果。
第四,在採取集中行動化解三角債的同時,需要避免激勵企業和地方道德風險,特別是要避免激勵信用觀念長期淡漠的企業經營者和地方政府道德風險。
第五,儘管目前對解決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呼聲較高,但就總體而言,客觀規律決定了大企業獲取銀行信貸融資必然要比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容易得多,在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大企業向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預付貨款、賒銷等商業信用,讓他們間接分享大企業獲得的銀行信用,這樣更容易實施。
梅新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