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區天海報道:警方東九龍總區重案組及反詐騙協調中心昨日公布本年首季電話騙案最新趨勢,表示共接獲127宗電騙舉報,較去年同期增加41%,涉及損失金額3446萬元,較去年同期升6倍;假冒官員騙案損失金額較其他案件為多,因騙徒「編排」故事會較周密,其中有受害人被要求下載不明軟件,被騙得銀行戶口密碼,而案件類型會影響受害人的年齡層,數據顯示受害人年齡有年輕化趨勢。
譚威信總督察(中)指電話騙案受害人年齡有年輕化趨勢。記者 區天海攝
共127宗同比升四成一
警方專責電話騙案的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第3隊主管譚威信總督察表示,本年首3個月的電話騙案共127宗,較去年同期90宗上升41%,涉及金錢損失共125宗,較去年同期的71宗上升76%,損失金額共3446萬元,比去年同期上升6倍。
「假冒官員」騙款最多3055萬元
騙案手法包括「猜猜我是誰」,佔65%,共81宗;「假冒官員」則佔35%,共43宗;「虛構綁架」僅1宗。但損失金額最高的是「假冒官員」,高達3055萬元,佔總數88.7%,「猜猜我是誰」則損失384萬元,「虛構綁架」損失約6萬元。
19歲內地女苦主被騙352萬元
譚威信指出,警方分析受害人背景,女性佔52.8%,當中61歲或以上人士佔48%,她們分別是主婦和退休人士,佔71.7%。另外,30歲以下受害人22.4%,當中逾90%是涉及假冒官員手法。而本季最大單一案件損失為352萬元,受害人是一名居於香港的19歲內地女子,她在本年3月接到騙徒來電,對方訛稱是速遞公司職員,聲稱受害人的包裹在內地被扣留,涉及犯罪活動,要求受害人開設銀行新戶口及給予密碼,她先後將352萬元存入戶口當作保證金,但受害人其後發現這筆金錢被轉走。
譚威信稱,警方留意到有騙案出現新手法,在本年3至4月期間,騙徒將假冒官員的手法混合虛構綁架,騙徒先向受害人埋手,假冒官員要求受害人接受調查,藉以騙取金錢。騙徒又要求受害人不要與外界聯絡,要找地方「匿藏」,不可接觸家人,然後騙徒再向受害人的家人,訛稱受害人被綁架,騙取金錢。譚指在去年並無接獲同類案件,但在2016年接獲2宗,2017年則接獲3宗。
誘下載手機App騙銀行密碼
此外,不同類型騙案會影響到受害人的年齡層,假冒官員騙案中,因故事較「完整」及可信,受害人較多是年輕人。在不同案件中,警方發現騙徒要求受害人開設新戶口,及下載不明手機軟件,藉以騙取對方交出銀行戶口密碼。「猜猜我是誰」騙案的故事則較簡單,受害人多是年長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