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督彭定康是英國反華運動的旗手,他在香港和倫敦都有不少追隨者。在香港,他的政治代理人是陳方安生,後者忠心不二地重複他的偏頗言論;在倫敦則有行為怪異的政治運動分子羅傑斯做他的政治打手。
羅傑斯從未客觀持平
羅傑斯曾代表彭定康所屬的保守黨角逐議會席位,在香港回歸後曾居港數年。憑此背境,他就以香港事務和人權問題專家自居。然而,他在這一方面從來未曾客觀持平。
羅傑斯於2017年被拒入境香港,首次被公眾認識。入境處按照慣例沒有提供詳細的原因,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當時表示:中國對香港行使主權,羅傑斯「赴港是否有意干預特區內部事務、干預香港司法獨立,他自己非常清楚」。縱然羅傑斯宣稱他以私人理由訪港,但從華春瑩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有關方面擔憂他是來港搗亂的。
在羅傑斯被拒入境之前,他多次接見到訪倫敦的香港政治狂熱分子。事實上,他與那班人相見恨晚,對他們的激進行為視若無睹,甚至把當中的黃之鋒和羅冠聰視為「英雄」。終審法院裁定黃羅二人於2014年在政府總部外上演了一場「涉及暴力和大規模的非法集結」。羅傑斯無視他們的暴力行為,繼續與他們為伍,無疑勾起了在事件中受傷的十名保安人員的傷心事。
羅傑斯在被拒入境後隨即在倫敦創辦智庫組織「香港觀察」,並擔任主席。它聲稱為香港的自由和人權方面提供「獨立」分析,但從一開始它就與此方針背道而馳。它為批評香港及特區政府,尤其是彭定康之類的人士提供了一個盡情宣傳反華的平臺。它的網站充斥歪曲事實的言論,毫無客觀性可言。例如網站有各式各樣的文章羅列香港政府提出的引渡法案的害處,卻完全沒有提到其好處,尤其修例旨在防止香港成為跨國罪犯的避難所此一事實。
值得一提的是,網站沒有隻言片語解釋為何香港需要履行國際義務,與全球177個司法管轄區建立引渡機制,以便在適當的情況下遣返逃犯回國受審。網站也沒有解釋,為何比利時、法國、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九個歐盟國家與中國內地簽署引渡協議無可非議,但偏偏香港這個特別行政區則不可為之。可見此平臺網站並非「獨立」,只是利用偏頗言論來哄騙讀者的宣傳工具而已。
試圖淡化暴徒行為
此外,香港在6月發生暴亂,手持磚頭和利器的暴徒衝擊警方防線,繼而闖入立法會大樓,羅傑斯再次湊熱鬧。他在《華爾街日報》撰文,違心地說堅持非暴力原則,想必是因為覺得彭定康也不會容忍議會受到衝擊。門面的話說畢後他就試圖淡化暴徒的罪行,指他們是因為「絕望」才孤注一擲。
6月12日,示威者襲擊立法會失敗。當時,香港警察在面對武裝襲擊時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的英勇行為值得嘉許。警察最終以最少的警力,維護了法律和秩序。然而,羅傑斯卻引用了示威者要求調查「警察暴行」的論調,完全無視警察是在遇到襲擊後採取控場行動此一事實。這顯然是活動人士精心策劃的陷阱,逼警察出手,然後再譴責警察的行為。這是示威者慣用的伎倆,旨在削弱警察的士氣,並抹黑警察,但羅傑斯卻裝不懂。
羅傑斯稱示威者7月1日暴力闖入立法會為「最引人注目的時刻」,對此大肆渲染,但對於暴力分子在立法會內升起港英旗幟並進行大肆破壞,卻輕描淡寫。據估計,立法會修復費用可能高達5000萬港元。然而,羅傑斯似乎並不在意破壞、盜竊以及警察的傷勢,這些他都沒有向他的美國讀者透露。
借機抨擊港政制
羅傑斯對示威者褒揚一番後就借機抨擊香港沒有落實政改,稱香港特首是由1200人的小圈子選出、立法會裏也都是些祿蟲云云。然而,對於現行特首選舉機制比香港回歸前港督任命制要民主得多以及立法會議員來自不同界別此一事實視而不見。
事實上,如果彭定康的盟友在2015年沒有阻撓政改,2017年香港就實現特首普選了,而立法會選舉機制也更加民主。然而,即使是按照現時立法會選舉制度,即70名議員有50%是直選產生,50%來自功能組別,現在的立法會仍比彭定康時期更加民主。
羅傑斯呼籲不檢控暴力示威者,這顯然會損害香港的法治。讓暴力違法者凌駕於法律之上,這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天大的喜訊。然而,公平在香港這樣的守規則的社會中是極為重要的。帶政治色彩的暴力,尤其是造成身體傷害和財物破壞的暴力行為,絕不能被容忍。這在英國是不可接受的,在香港同樣如此。那些應負責的人必須為他們的行為負全責。這不只是要懲罰犯罪者,也是要震懾效仿者。
如果英國外交部一直以彭定康、陳方安生和羅傑斯等人的言論為準,那麼其近來發表的充滿敵意且不邊際的涉港評論便說得通了。
(註:作者為前刑事檢控專員。本文的英文版原文刊登於《中國日報香港版》評論版面。)
江樂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