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防護服告急 但湖北仙桃僅批准10家公司生產

2020-02-10
來源:第一財經

   一邊是政府選定的工廠緊急擴大產能,另一邊,一批主營出口的醫用防護服工廠卻因沒有“內銷”資質,被要求停產。  

  醫用防護服是目前武漢、湖北,乃至全國最緊缺的防疫醫療物資之一。而這一產品在國內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就在湖北省仙桃市。人民網2月8日報道稱,當地政府立下“軍令狀”,用10天時間,至2月8日要將全市醫用防護服的日產量,從過去的五六千件提升至3萬件的水平,而這一任務對仙桃來說是“天大的考驗”,原因是“絕大部分無紡布企業以做外貿為主,持國內防護服生產資質的很少”。

  然而仙桃這個“無紡布之鄉”在醫用防護服上的產能似乎並未得到充分利用。2月開始,一批工廠被該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企業生產組發文要求不得開工。

  其中一家主要生產出口無紡布和醫用防護服的公司向《第一財經》YiMagazine證實,2月3日,仙桃市的市場監管部門以“對全市無紡布企業生產秩序進行規范整頓”為理由,要求其立即停產,停產的公司被告知,湖北和武漢的需求將由政府統一調配。當時,這家工廠正在聯系工人,試圖盡快復工。

  “整頓”的依據來自一份當地的文件。2月4日,仙桃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企業生產組發布了一份《關于進一步規范無紡布企業生產秩序工作的情況說明》(以下簡稱《說明》),圈定了60家“疫情防控物資重點生產企業”,包括10家省指定的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28家符合國標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企業,以及22家為上述38家企業提供原材料、印刷、包裝等配套生產的企業。

  負責完成日產3萬件防護服“軍令狀”的,也正是這份名單上的10家企業。在此范圍之外的其他無紡布生產企業,首先是一律被要求嚴格按照湖北省針對防范疫情規定停工停產。同時,有一批過去一直從事外貿訂單生產的無紡布企業,因未申請內銷所需的相關資質,都成為本次規范生產秩序、停產整頓的對象。

  為了使產能迅速提升到每天3萬套,仙桃市的做法,是圍繞上述定點企業給予大量資源支持,在很多環節實行統一管理,協助企業增加產能。當地銀行向相關企業發放貸款已超過3.7億元。而另一邊,大量出口產能卻無法利用,其中不乏得到一線醫生認可的防護服。

  根據《說明》,此次以“保重點、保品質、保供應”為目的的整頓,將針對四類企業:

  1)未取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以下簡稱“兩證”)的無紡布企業;

  2)有“兩證”但生產環境不達標的無紡布企業;

  3)不是定點生產及配套企業的;

  4)雖擁有出口資質,但不符合出口轉內銷相關規定要求的無紡布企業。

  在中國生產和銷售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等產品,需要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而只經營出口的公司沒有這些證件。

  無紡布是生產醫用一次性口罩和醫用防護服的主材。根據仙桃市經信委2018年的數據,當地規模以上的無紡布生產企業超過100家,但90%以上的產品(不限于醫用產品)都用于出口,擁有在國內生產和銷售醫用防護服資質的只有2家。申請標准以及國內醫院銷售渠道的特殊壁壘,是大量無紡布企業申請內銷資質意願不強的原因。而不少出口醫用防護服的生產廠家,其產品雖然不符合國內標准,但達到日本、美國或歐盟標准。

  上述不具名公司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1月25日該企業曾將庫存的數千件供給歐洲訂單的防護服,通過民間志願者轉交給武漢協和等醫院,並由醫生現場開箱確認防護服是否符合要求。驗收醫生反饋則是,這些防護服的質量高于國標,可以在隔離病房、ICU、檢驗科等環境內使用。這家公司在平日員工和原材料充足的情況下,每天可以生產5000套以上的醫用防護服。

  今年1月31日,國務院曾下發通知,要求緊急進口日、美、歐標准醫用防護服。根據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提供的數據,中國有每天5萬套不合中國標准的醫用防護服出口產能。而工信部將“推動出口標准和中國標准的銜接,使符合歐盟標准、美國標准的出口產品能夠在中國的一些領域中可以使用”。

  即使沒有整頓,這家公司要想靠自己的力量恢復平時的產能也很困難。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告急以來,這家工廠持續收到大量企業和個人的購買需求,而且多為捐贈目的的采購。但時逢春節假期,工人多已返鄉,他們大都居住在湖北,即使他們願意返工,也因交通管制難以及時回到工廠。

  這家公司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市場監管部門在關停其工廠時曾有解釋,本輪整頓的部分動機是為了防止沒有資質、產品也達標的工廠私自生產、高價出售,破壞生產秩序。企業方表示理解並支持政府部門規范生產的初衷,但同時希望這種“一刀切”的操作能有所改變。

  目前湖北與全國都處在抗疫關鍵時期,許多城市的消耗類醫療物資都陷于緊缺狀態。多位與武漢定點醫院的隔離病房和發熱門診醫生有直接聯系的志願者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現在部分重點醫院的物資有一定保證,但仍有不少醫院急缺防護物資,尤其是防護服,“重復使用,用一次性雨衣代替的情況不少見”。

  同樣面臨這種困境的醫用口罩行業,已經獲得“特事特辦”的支持。2月2日,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曾聯合發文,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結束前,允許未在境內上市的進口和出口轉內銷口罩在省內市場銷售。此前,深圳已經采取了應急備案機制,對于原來生產國外標准口罩用于出口、有能力生產國內標准口罩卻未取得相關資質的企業,在產品檢驗合格後一日內完成備案。

  但是,定點醫院醫護人員最需要也緊缺的物資——醫用防護服,並未被納入這項“特事特辦”的臨時規定中。

[責任編輯:程向明]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