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摸着石頭過河」?——「一國兩制」漫談(3)

2020-04-15
来源:香港文汇报

  文/蕭平

  「摸着石頭過河」,這是內地改革開放之初鼓勵探索的一句口頭禪。「一國兩制」前無古人,要讓這一全新體系順利落地併發揮預想的效用,至少在初始階段也要「摸着石頭過河」。

  去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一國兩制』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這是對「一國兩制」重要作用和歷史地位的高度肯定。

  其實,對「一國兩制」,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述。就難易程度而論,十六屆四中全會稱它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嶄新課題」,十七大又稱是「重大課題」。就執政思路而論,十九大確定了治國理政的14個基本方略,堅持「一國兩制」是其中的一個。就性質特徵而論,十九屆四中全會列出了我國制度和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堅持「一國兩制」也是其中之一。

  不同的表述串起了這樣一條邏輯鏈:因為是偉大創舉,所以前無古人,所以是嶄新課題;因為是治國方略,所以屬重要制度,所以需不斷完善;因為有顯著優勢,所以充滿自信,所以要長期堅持。

  九七回歸前,「一國兩制」沒有可以借鑒的現成經驗。國民黨統治大陸時,中共曾經在湘贛、陝北等地成立蘇維埃,建政立法,還發行獨立的貨幣。儘管「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但在當時的統治者眼裏,那是不合法的,以至要重兵圍剿,一力「安內」,與回歸後香港在國家保護和支持下的高度自治完全不是一回事。世界上一些享有某種自治權的地方,都與它所在的國家實行同樣的社會制度,也與「一國兩制」不是一回事。

  中共十六大闡述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經歷的兩次歷史方位的轉變。一次是新中國成立時,由為奪取政權而奮鬥的黨變為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另一次是改革開放後,由在封閉的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變為在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仔細想一想,香港回歸也意味着中共執政方式的一次歷史性轉變,即從單一社會主義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變為在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局部地區實行資本主義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個轉變或許不能同前兩個相提並論,卻實實在在地構成對中共執政的全新考驗。

  同樣的,對香港同胞來說,「一國兩制」也是全新的挑戰。鄧小平說:「『一國兩制』是個新事物,有很多我們預料不到的事情。」誰都不是神仙,要熟悉「一國兩制」,中央與特區都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由於經驗不足,由於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在50年乃至更長的演進中,「一國兩制」遇到波折在所難免,要以平常心面對,在探索中前行。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