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昆/文
最近紐約期油曾出現史無前例、匪夷所思的負40美元一桶價格,引起了市場震動,標誌全球已進入石油金融危機時期,後遺症則逐步浮出,其前景為何須予跟進。
屋漏偏逢連夜雨
期油插水令投資者損失慘重,並牽連一大片相關的金融產品及市場。本港證監會便發信提醒投資者須注意風險,又發現有商品期貨經紀行違規。中國銀行的「原油寶」亦因投資者巨虧而引起爭議。官商及社會各界對此都應有足夠重視,希望能及時減低震蕩衝擊。
當前全球經濟及金融體系正承受疫情帶來的巨大壓力,在不勝負荷中又出現了石油危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應對難度急增。
危機源自俄國及沙特的石油戰,因未達減產協議而掀起增產減價潮,令油價急瀉,今年來已累跌七成。其中有兩大原因:長期結構性的是美國頁岩油革命令油產自2008年來翻了一番多,到去年末已接近成為原油淨出口國,對沙俄領導的OPEC+油組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之前的減產協議托高了油價,正好為美國增產及搶奪市場鋪路,故難以繼續。近期的原因是疫情令石油需求急挫,估計下降二到三成可達日均3000萬桶,令美國增產帶來的長期性供大於求狀況進一步惡化。後來OPEC+雖達成協議減產近1000萬桶,卻覺杯水車薪無助油價止瀉。至於紐約期油見負,主因是交收集中於Cushing油庫,而該庫接近爆倉。相反不要求以實物集中交收的倫敦布蘭特原油雖跌卻不致見負,顯示負期油源自特殊的交易體系。
兩地金融機構臨挑戰
按上述情況,筆者判斷沙俄石油戰只是表象,實際上是聯手打擊美國石油業。頁岩油成本高昂,有估計若油價在35美元一桶,美國會日均減產300萬桶或二成多,何況美國眾多中小油企債負甚高,捱不了多久。因此,OPEC+只要調節產量把油價較長期控制在35美元下,便可有效制約美國產能及其競爭威脅。如是則長期正常油價或在25至35美元間。但近期市況則難測,主要是按疫情及環球經濟表現而且波動,再添複雜性者是OPEC+落實減產和美國油業調整的進度。一天疫情未過,經濟及油業調整未完,油市必處於震蕩形態。
與石油相關的金融資產自須按油市的短、長期走勢作出調整。短期由於油市正在調整,金融震蕩必然急劇難測,故退市為上,入市為下,撈底更須審慎。金融風險來自直接與石油相關產品和衍生產品。首先,石油產業(包括採油、油管、油田服務、油業機電等)的股票、債券、信貸、投資基金、ETF及關連金融機構等的資產價格均將在震蕩中尋底。現時尤為難測者是美國的石油業政策,特朗普為大選必將大力救援,措施為何,尚未清晰,可能有禁入、關稅、生產補貼、不生產補貼和對油企放貸、注資甚至接管等,情況異常複雜。此外還有廣泛的衍生產品,包括期貨及相關的各種投資工具(如「原油寶」等)。在此,金融創新及其高度靈活性與維護金融安全的矛盾再次凸顯,須防雷曼事件重演。
無疑,兩地的金融機構又面臨挑戰,有大量工作要做。首先是進行排查,掌握銀行、基金及各類投資者所涉及的金融產品、投資額及所承受的潛在風險。對已出現的損失則要進行善後工作,並防止損失擴大及傳染其他市場。投資者尤須汲取教訓:如目前整個美國垃圾債券市場風雨飄搖,頁岩油企佔其中約一成,有機會傳染其他債券。一些投資級債券亦可能受石油危機衝擊而被降級,淪為「墮落天使」。最後,還須留意行之多年的美國與海灣國家的石油美元協議會否因此次危機震散?總之小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