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長具體目標

2020-05-23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張麗娟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根據會議議程,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共分八個部分:2019年和今年以來工作回顧;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總體部署;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着力穩企業保就業;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

  報告提出,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進出口促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重大金融風險有效防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

  集中抓好「六穩」「六保」

  今年報告中,最受關注的是「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李克強稱,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長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中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着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

  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解釋,因為疫情走勢和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無法確定全年增速的大致區間,但不提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不是任由經濟增速下滑,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要為穩就業、保民生和脫貧攻堅,以及防風險等提供支撐。地方政府在沒有經濟增長目標參照下當應重點加強「六穩」「六保」工作。

  「不提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不是說不重視經濟增長,不是說要任由經濟增速下滑」孫國君在國新辦舉辦的吹風會上強調,報告中有一句話很重要,即「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他認為,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和脫貧攻堅都需要經濟增長的支撐。按照經驗數據,一個點的增長速度對應大概200萬新增就業;全國有近3000萬的貧困人口在外打工,打工收入是很多農村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解決脫貧問題的重要途徑。

  抗疫特別國債直達基層

  孫國君強調,地方政府在沒有經濟增長目標參照下當應重點加強「六穩」「六保」工作。報告還提出了一些今年下一個階段要實施的政策,比如財政政策的重點是把資金用在穩就業和保民生上,金融政策主要是保市場主體,就業和社保政策重點是把民生底線兜住。相信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地,經濟會逐步企穩回升,全年基本盤不會有問題,民生也不會有問題。

  李克強在報告中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從總量上看,似乎低於市場預期。「就抗疫特別國債來說,這個規模我認為是合適的」孫國君解釋,因為今年同時還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了1.6萬億元,這些債之間要配合着使用。同時還有預算內投資。「我們不能簡單的看一項來確定財政政策的力度,一定要通盤地看今年報告提出的財政政策,包括金融政策的配合,包括財政政策的執行方式。比如穩就業、保民生的直接責任、直接壓力在市縣政府,今年建立了特殊轉移支付機制,這些錢省裏不存截留,直達市縣基層,這是以前沒有的一種機制。」

  李克強還稱,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無論是保住就業民生、實現脫貧目標,還是防範、化解風險,都要有經濟增長支撐,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衝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有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從目前看,今年經濟或不能指望出口拉動,須全力拼國內經濟作為增長的驅動力。穩住基本盤,有驅動力才會更有力。所謂「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發改委稱不糾結於經濟增長具體指標

  【香港商報网訊】昨日,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部長通道」表示,關於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到GDP增長目標,客觀上它的內容已經融入到其他相關指標中,目前情況下,不糾結於經濟增長的具體指標。

  何立峰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今年一季度,包括到現在,很多指標跟以往是不具可比性的。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現在世界範圍內疫情還在蔓延,對所在國的經濟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有巨大的不確定性,還有待觀察。

 

  何立峰說,在目前情況下,不糾結於經濟增長的具體指標,將使我們更加專注於不斷擴大內需,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更加專注於做好「六穩」工作,實現「六保」任務;更加專注於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適應引領創造新的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更加專注於實現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责任编辑:郭玉桔]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