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存废争议背后:事关1.4亿人,穷人补贴富人的游戏?

2020-05-26
来源:凤凰网财经

  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建议》,让“公积金要不要取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自今年2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提出“建议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公积金存废之争就持续发酵,引发了一场隔空辩论。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公开表态支持黄奇帆的观点,“公积金的缴费率是单位和个人各5%-12%,合计最高到24%。现在是可以缓缴,我认为今后可以将缴费率统一降至5%,包括一些专家提出取消公积金的建议我也赞成。”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力挺黄奇帆的观点,理由是格力将给9万员工一人一套房,“我们都盖房了,还要给公积金干嘛?”

  不过,反对公积金取消的声音也同样存在。

  北大金融学教授刘俏、张峥联合撰文,旗帜鲜明地反对取消公积金的政策,称其为“糟糕的政策建议”,不仅不能在“非常时期”真正给企业减负,而且会破坏正常的市场规则和秩序。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也表示,住房公积金制度“历史使命并未完结”,对“体制内外”的中低收入群体来说都很管用。

  公积金制度之所以引起热议,究其根本,是因为公积金制度切实关系到全国1.4亿人口的收入问题,而且还牵扯到企业减负、住房贷款等问题,事关重大。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公积金制度当前存在何种问题?又该如何改革?

  公积金制度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是在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基础上,所产生的住房金融制度创新。

  上海,是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起点城市。

  改革开放之初,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上海城市住房严重短缺、建设资金匮乏、供需失衡的局面。当时,人均居住面积仅有六平方米,住房问题被称为“天字第一号”难题。

  1990年3月,为探索缓解住房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上海市政府决定组建市住房问题研究小组,研究制定上海住房制度改革方案。

  之后,上海市参考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于1991年2月正式出台以“推行公积金,提租发补贴,配房买债券,买房给优惠,建立房委会”为主要内容的住房制度改革方案,拉开了房改的序幕。其中,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成为整个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简单来讲就是,“打破长期以来住房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统揽的格局,通过国家支持一部分、单位补贴一部分、个人合理负担一部分,形成了国家、单位和个人三位一体共同分担的住房货币化分配和住房筹资新机制”。

  此后,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始在全国铺开。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发布实施,明确提出“全国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1999年国务院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予以修改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正式纳入法制化轨道,全国普遍建立。

  自1994年在全国范围推广公积金制度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公积金运行现状如何?

  根据住建部在2019年6月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全面披露了201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情况。201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291.59万个,实缴职工14436.41万人,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145899.77亿元,住房公积金提取人数5195.58万人,提取总额87964.89亿元,占缴存总额的60.29%,缴存总额扣除提取总额后的缴存余额为57934.88亿元。

  表:2014—2018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金额及增长速度单位(亿元)

(来源:中国住建部网站)

  应该说,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初期,这项制度对提高职工和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有效地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但是,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所引发的一些弊端开始逐渐显现,也正因为如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公积金存废之争”的大讨论。

  黄奇帆就在最近直言,“中国公积金政策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职工的住房困难,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当商品房市场循环已经形成的时候,公积金最初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而其带来的社会资本运营低效率、高消耗、不公平等问题逐渐显现”。

  住房公积金是穷人补贴富人的游戏?

  目前,支持“取消公积金制度”的一派针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首先,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加重民企负担、抑制社会消费的现象。

  针对公积金加重民企负担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一篇名为《住房公积金制度若干重要问题研究》报告(下称 "《报告》")曾经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住房公积金缴费率降低 1%,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约 0.6%,平均利润上涨超过 8%。《报告》提出建议,如果调整公积金缴费率,减轻企业的住房公积金负担,可能会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建筑业等利润相对较低的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有很多的帮助。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愿意进入这些实体经济。

  正因为取消公积金可以为企业减负,因此,这一建议获得很多企业界的支持,董明珠和俞敏洪均明确表态支持取消住房公积金。

  对于抑制社会消费的问题,《三联生活周刊》曾经刊发过的一篇文章说得比较清楚。“住房公积金原本归员工所有,但是现在公积金的使用和提取设置了过多的限制,这引发了很多的不满。很多人因为不满足提取条件,账面上有几十万元资金无法使用,大量资金沉淀,不仅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消费水平,也使得民众资产缩水。因为我国的住房公积金收益以一年期存款利率来计算,也就是只有1.5%,而我国目前的CPI指数已经高达3%,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的住房公积金不能提取出来购买更高利率的其他理财产品,就只能一天天的缩水。”

  第二,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费用挤占缴存职工的利益

  同样是在《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里,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2018年,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实现业务收入1814亿元,实现增值收益854亿元。但这854亿元并未用于给缴存职工分红,而是分别有117亿元和503亿元用于了提取管理费用和廉租房建设,其实相当于挤占了缴存职工的利益。

  尤其是提取管理费用,更是和缴存职工的利益直接冲突。2018年提取的117亿元管理费用,主要是用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人员工资和各种办公经费。

  该文直言,“住房公积金中心的人员工资不是通过财政拨款,而是靠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在这种机制安排下,掌管资金钥匙的人会轻易让你把钱全部取走吗?”

  第三,公积金制度可能造成“穷人补贴富人”现象。新京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在当前高房价之下,有能力购房通常为高收入人群,他们不仅能提公积金,而且还能获得公积金低利率贷款,出现了“穷人补贴富人”现象。公积金贷款因为楼市调控背书而被步步收紧,作为以支持中低收入群体为主要目的的住房公积金,却因门槛提高,面临更难以适应低收入群体贷款的尴尬。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也曾表示,工资较高的行业,住房公积金缴存的比例也随之增长,实际上扩大了行业差距,也扩大了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

  尤其是部分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拥有垄断利润,盈利能力较强,其员工所获得的公积金福利待遇较高,进一步扩大了公有单位就业本来所具有的工资优势,实际上加重了公积金制度的“逆向分配”效应。

  第四,公积金低息贷款功能可以交由商业银行来解决。

  黄奇帆指出,当商品房市场循环已经形成的时候,公积金最初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其为人们购房提供低息贷款的功能完全可以交由商业银行或成立专门的住房银行来解决。截至2018年底,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5.75万亿元,而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4.98万亿元,在整个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不到20%。也就是说,老百姓的债务主要为商品房的商业贷款。

  反对取消公积金的声音:“取消公积金是不恰当的、糟糕的政策建议”

  虽然支持取消公积金的学者认为公积金制度目前已经出现了种种弊端,取消迫在眉睫,但是仍然有不少学者对取消公积金持反对意见。

  在黄奇帆发出“取消公积金”政策的建议后,北大金融学教授刘俏、张峥就联名发声,称取消公积金政策“是不恰当的、糟糕的政策建议”。他们认为一个好的政策设计应该符合经济学里的“激励兼容”(incentive compatibility)原则——既能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又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更坏的新问题。“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不仅不能在“非常时期”真正给企业减负,而且会破坏正常的市场规则和秩序,给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负面冲击。“取消公积金貌似政策实施成本不高,实则间接和新增伤害巨大,不深入仔细论证就在短期内贸然推出,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人认为,并不仅仅是企业的负担,还是企业员工的免税工资,是职工福利的重要体现形式。无论从企业还是职工的角度,住房公积金都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

  二人同时提出,取消住房公积金并不能真正降低企业的负担。

  其一,短期来看,降低公积金缴存甚至取消公积金制度的确会减少企业现金流支出,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但这是以降低职工薪酬为代价。

  其二,2018 年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为291.59 万,只占近四千万大中小微企业的7%。短期内取消住房公积金,为数庞大的中小微企业并未直接受益,遑论数目近亿的个体工商组织!

  与刘俏、张峥的观点相似,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和中泰证券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倪一琛所发表的一份研报里,同样提到了取消公积金并不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问题。

  李迅雷和倪一琛在报告中提及,现阶段中小企业公积金缴存意愿小、比例低,若取消公积金制度,能够带来的成本端减轻也较为有限。而且取消公积金还会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1、居民收入降低。职工缴纳公积金部分免税,若取消公积金并将这部分退还到工资里,会加大个税负担;同时,考虑到“取消公积金”旨在降低成本,预计调整后先前企业缴纳的部分大概率不会补贴给职工,换句话说是把企业的负担转嫁给居民,这对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增加消费,反倒起抑制作用。

  2、居民购房压力增大。公积金贷款利率长期维持在3.25%,目前首套住房商贷利率在5.5%左右,同样100万30年贷款,通过公积金途径贷款月供可少1325元左右,而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9万、月均3250元,可见大多数家庭通过公积金贷款带来的减负较为显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今年两会上带来的一份《关于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提案》中同样提到,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历史使命并未完结”,尤其对解决政府和事业单位职工的住房问题依然有价值,“不能因噎废食”。他指出,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仍在扩大,更多私企参与其中,公积金对“体制内外”的中低收入群体来说都很管用,“公积金的中低收入阶层贷款人占95%,在贫困地区尤其受到欢迎”。

  公积金存废之争,一场“触动灵魂的改革”?

  公积金存废之争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公积金制度的改革关乎于全国近300万企事业单位、1.4亿以上人口的14万亿支出、收入,有网友评论称,“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是“触动灵魂的改革”。 逢“改革”必定触及各方利益,而公积金制度的存废切实关系到民生和就业,与个人和企业的钱袋子息息相关。

  不久前,凤凰网财经关于公积金政策的调查投票结果显示,在44.6万参与投票的网友中,有53.44%的网友不支持取消住房公积金政策。


  在公积金制度弊端逐渐显现的当下,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中央近期已经释放改革信号。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对于公积金制度如何改革,无论是支持派还是反对派,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于如何改革和完善公积金制度,黄奇帆表示,改革现行的公积金制度,代之以建立新的年金体系并不会降低老百姓的公共福利,会为百姓带来更大的财产增值。

  黄奇帆表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居民已经把公积金作为一项理所应当的公共福利。每个月工资中自己的钱拿了6%放入公积金账户,大家依然觉得是福利的原因在于,个人所在单位也帮大家在公积金中心存入了工资额的6%,这样每个人的公积金账户就变成了工资额的12%。用我的6%换来了12%,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一个6%的既得利益。所以很多人说,取消公积金就是取消了大家的福利待遇。

  但是如果我们从整个国家福利系统的角度看问题,再回到老百姓自身,就会看到,改革现行的公积金制度体系,并不会降低老百姓的公共福利。取消公积金不是单一的政策,一定要和建立一个新的企业年金体系配套实施。可以有以下三个措施,确保取消公积金让老百姓完全不会吃亏。

  第一,公积金变年金,公民已缴存公积金的收益不会减少,只会增加。如果公积金政策取消,公民在工作期间已经缴纳的公积金(2018年末的缴存总额为14.6万亿元)全部转入补充养老的年金中。不同于公积金的是,年金的运行可以进入资本市场,通过保值增值产生更高的收益。2013年人社部出台的《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中规定,年金可以投资股票、偏股型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最高比例不超过30%,由专业机构运作的企业年金的收益率可以相对比较高。

  第二,对已经发生的公积金贷款,可以按照一定利率优惠政策转化为商业贷款。

  第三,取消公积金不是意味着职工就得不到企业缴存的6%,而是个人有了更大的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取消公积金后,企业原本替职工缴纳的6%公积金转变为企业给职工缴纳的6%企业年金,而职工个人的6%年金,并不强制缴纳,职工可以自愿决定是否缴纳。如果不缴纳,意味着每个人多了工资额6%的现金进入消费市场,对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如果缴纳,职工的年金理财增值收益将比住房公积金收益高得多。

  北大教授刘俏、张峥在《我们为什么反对“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一文中也提出了改革的具体建议,他们认为,公积金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涉及国家长期制度的制定,未来的改革应该沿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考虑扩大缴存覆盖面。对于贷款额度、缴存比例等问题,因城施策、因人施策,让制度政策更加精细化。

  二是着力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支持租赁住房。给予供给端金融服务,提供更多的优质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三是解决公积金管理的属地化对于就业人口的流动的制约问题,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建立城市之间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

  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梁红则表示,短期内可先下调缴费率,这既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释放购买力,也有利于降低一般企业负担、增加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测算表明,公积金缴存费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为企业减负约1100亿元,同时增加职工实际可支配收入1100亿元。若实际平均缴存费率降至5%的缴存下限,则两者分别都达到5300亿元。而从中长期看,取消公积金制度是必然选择。

  目前来看,这场牵动1.4亿人口收入的公积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凤凰网财经将持续关注相关消息。

[责任编辑:郑婵娟]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