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黃鶯報道:有着海量藏品的盧浮宮有着怎樣的故事?日前在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二樓報告廳,青年藝術學者程珺做客「四方沙龍」,带來一場名為《博物館的過去與未來——以盧浮宮為例》的講座。
程珺是青年藝術學者,法國里昂中央大學博士,法國旅居10多年間,她去過盧浮宮上百次,對藏品如數家珍,現在她在多家著名藝術機構擔任講师。得到App《盧浮宮藝術課》主理人,著有《盧浮宮藝術課》。
在這次講座裏,程珺博士以一種輕松詼諧的方式带我們一起進入盧浮宮。她通過圖文並茂的講述,带我們一起探究這座全球知名博物館是如何被一點點搭建起來的。盧浮宮一共收藏了近55萬件作品,長期展出的就有35000件,而且藏品的時間跨度非常的大,上至5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下至19世紀的浪漫主義,可是覆蓋了人類近7000年的藝術史。
程珺指出,現在去盧浮宮參觀的人基本上有2/3的主流量都是去看《蒙娜麗莎》的。程珺告訴大家,除了接待游客,盧浮宮有三件重要的事要做:一是辦特展,二是不停地購買畫作,三是一直在不停地考古。抗疫期間,從來不缺觀眾的盧浮宮也空了。解禁以後,盧浮宮放下姿態發大招。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國際很多博物館都閉門謝客,線上展覽發展得風生水起。
程珺認為,這是之後博物館一個很大的方向,在線上他能做就是盡量地增大你的興趣,盡量地引起你的好奇心,引起話題度,最終還是讓你去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