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主」難當:中國無人島開發買島易、建島難

2020-08-13
來源:中新社

  【香港商報網訊】據中新社報道,遼寧省自然資源廳日前公布了省內(大連除外)無居民海島使用金的徵收標准。比如以「旅游娛樂」為用島類型,開發者每年最低只需繳納3700元(人民币,下同),就可以擁有一座面積1公頃的島嶼使用權。「想當島主」,再次在網上引發熱議。

  一些沿海省份曾在本世紀初有過無人島開發熱潮,但一度因無序開發被叫停。發表于最新一期《中國新聞周刊》的文章稱,買島易、建島難,成功者少、失敗者眾,政策在保護和開發之間搖擺不定,是國內無人島開發長期面臨的尷尬處境。

  遼寧公布無居民海島出讓政策後,雖然受到輿論關注,但有些叫好不叫座。民間島主組織中國島主聯盟的發起人林東表示,以往無居民海島轉讓政策出台後,會有幾百人甚至過千人向他諮詢,但遼寧政策出台後祗有不到10人來諮詢。

  2002年,國家實施海洋開發戰略。次年,《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規定》實施,首次提出允許個人或機構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租用期最長為50年,掀起了國內無居民島開發熱潮。大量資金涌向沿海各省份的無居民海島。公開報道顯示,新加坡一家投資公司准備投資4億元開發浙江舟山的徐公島,一名台商投資3億元開發廣東太白縣放雞島。

  開發熱潮下出現了很多問題,有些投資商為了牟取暴利開山炸島,造成無居民海島數量減少。以浙江為例,本世紀前10年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海島消失了200多個。2005年,浙江省政府下發通知,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項目必須報省政府批准。以此為標志,無人島開發迅速冷卻,隨後兩年,無居民海島開發項目暫停審批。

  2011年,原國家海洋局公布了中國首批176個可以開發利用的無居民海島名錄。這些無居民海島分布在廣東、浙江和遼寧等8個省區,最長開發使用年限為50年,外籍人士和外資企業也可以按照相關規定申請開發,但必須報國務院批准,再次引起海島開發熱潮。

  2011年11月,寧波象山大羊嶼島作為第一座公開拍賣的島嶼正式開槌。經過多輪競拍,寧波高寶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偉華以2000萬元拿下,她當時表示,要做以游艇業為主的高端度假島嶼。

  但楊偉華低估了當島主的難度。出於對海洋生態的嚴格保護,大羊嶼島項目的環境評估歷時較長。有媒體報道介紹,項目的環境評估引發了國家、省、市、縣四級海洋漁業部門的研究討論,從拍下使用權到動工,時間已經過去3年。而高於陸地建設幾倍的海島建設成本也讓其不堪重負。

  林東說,很多人對島嶼不熟,不懂融資,盲目購買島嶼,不僅拖垮了自己,也拖累了地方政府。這些失敗案例導致地方政府將開發門檻不斷提高。

  而海島開發涉及多個政府部門,造成管理上的「九龍治水」,為企業在實際運行中带來更多挑戰。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王琪說:「我國無居民海島開發缺少一個統一協調部門,為民營資本進入無居民海島開發提供綠色通道。」

  此外,當前各地海島開發政策中缺乏長遠的激勵機制。王琪稱,以港口和造船廠為用途僅有50年用島期限,旅游和娛樂有25年用島權,而養殖用島祗有15年使用權,取得了使用權的開發者無法將權屬進行轉讓或抵押。

  在業內人士看來,開發無人島,初期投資巨大、生態環境敏感、建設難度大、收回投資周期長,如果不能進行長周期的使用權保證和完善權屬轉讓、抵押體系,無人島開發依然祗是看上去很美。

[責任編輯:肖靜文]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