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講場】如何看香港的劏房現象

1970-01-01 08:00
來源:香港商報

 作者:童誠

 港人居住環境擁擠,劏房現象更是香港經濟矛盾的集中反映,以下從幾方面來分析這種現象:

 一、地產資本主義是香港資本主義的突出形式。

 房地產資本和金融資金相互滲透,凌駕其他領域的增值活動,主導香港經濟。不少港人認為「樓市好,經濟自然就會好」、所謂「好」主要是指樓價上升,反映房地產市場支配港人收入和財富分配,對本地消費和整體經濟影響至關重要。

 樓價長升長有,令製造業因租金高企而難以為繼。房地產業卻產生巨額利潤,資本往往會對投資其他行業卻步。創造性破壞失靈,儲蓄或投資都集中到房地產市場,產業單一化成了本地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作為內源因素的本地供應和需求難以從根本扭轉樓價,市場失衡,私人和公營部門的住宅供應長期無法滿足市場需要,是香港劏房存在的原因和市場環境。

 二、低技術勞動力購買力過低。

 每一名健康的社會成員都有勞動力,一些人還有不同程度社會需求的知識或技能,另一些人則有財富,包括貨幣財富。因此,如果通過資產市場來分配財富,那裏就會富者越富,產生越來越大的貧富差異。擁有較少人擁有的資源的社會成員,如低技術勞動力或只擁有社會需求低的知識或技能的人,即所謂懷才不遇者,他們的收入就會較低。

 在另一方面,樓價上揚拉動通脹,工資也會上升。在這個過程中,工資是因變量,很多市場參與者都希望在通脹中不受損失甚至獲得一些好處,因而低技術勞動力工資增長往往追不上樓價上升。低技術勞動力也會因為缺乏技能,議價條件差,工資與樓價上升的比例差異特別大。結果是低技術勞動力購買力下降,只能不斷降低自己的住房條件,從大劏房搬到小劏房,從小劏房戶變為露宿街頭。

 三、小政府對抗不了大市場。

 香港已開發的土地不及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因此,土地供應不足夠不是因為人多地少,而是香港的小政府不願意或無力對抗大市場。

 近來有建議珠海桂山島填海建「香港城」,那是一個不錯的提議。而關鍵問題是:

 1)香港的那些空置土地日後應如何使用?政府是否還應有一個規劃和發展的時間表。

 2)如何不讓桂山島填海項目成為新的「冒險家樂園」。

 3)如果特區政府還是那麼一個小政府,它能管理好未來的桂山島「香港城」和其他本地空置土地嗎?如果不能,那個項目又能否解決香港幾十年來的劏房問題呢?

 四、外源因素。

 以下外源因素改變了本地住房的供求關係,使樓價不斷攀升:

 1)利率低企:發達經濟體近年經濟表現欠佳,利率長期處於超低水平。港幣與美元掛钩,港幣利率也將長期處於低水平,從而需求增加,推高樓價。

 2)人口增加:作為移民城市,香港人口增加快於自然增長。

 3)外來資金:房地產盈利較穩定,香港沒有什麼其他投資可替代買賣房產了。因此,外來資金到香港自然會投資樓市,有利市場投資氣氛和推高樓價。

 而由於房價高,劏房就有需求。

 五、移民城市對不平等的容忍程度較高。

 劏房住戶希望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他們當中一些人是新移民,他們在香港的居住環境比不上內地,但他們會認為那是初到貴境對自己的一種考驗。社會也會缺乏對他們的關愛,如同世界其他移民城市那樣,香港社會對不平等的容忍度比較高。

 劏房現象集中地反映了香港經濟許多矛盾。如同發展香港經濟要有新思維那樣,解決香港居民的居住環境和劏房問題,因循守舊無濟於事,需要有新的思維,解決一些結構性的矛盾。

[責任編輯:靜文]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