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脈搏】擁抱國家發展新機遇

2020-11-03 04:46
來源:香港商報

 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時期既是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期,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開局階段。

 開拓自身發展機遇

 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香港的角色和定位,一直以來都是隨着國家不同階段發展戰略調整和適應,國家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香港將可大展身手,發揮聯繫國內國際雙向開放的「雙接軌」優勢。當前關鍵不在於「十四五」規劃有沒有香港一席之地,而在於香港能否排除政治干擾,能否摒棄所謂「內地化」的「心魔」,積極參與「十四五」規劃,開拓自身發展機遇。

 公報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屆時,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全會還部署了十二項具體的工作任務,當中特別強調要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這說明在面對百年未有的世界大變局,面對美國等西方勢力圍堵和逆全球化的風險和挑戰,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帶來的嚴重經濟困境,中國將會繼續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這將是「十四五」規劃以至未來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開放重要窗口,將可「近水樓台先得月」。

 攜手打造國際創科中心

 香港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與紐約、倫敦並稱「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也是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連續25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作為全球最負盛名的自由港,香港人流、物流、資金流自由流通,熟悉國際商業運作,與國際市場緊密接軌,再加上在「一國兩制」之下,令香港具有其他內地城市難以企及的優勢。

 公報更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香港應與粵港澳大灣區攜手協作,共同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科研、人才、資金等方面提供支持。香港高等院校具有較強的基礎科研能力,正好與大灣區完善的工業體系相配合。在人才上,香港應竭力打造成大灣區「創新人才」高地,利用香港與國際聯通的優勢,出台高端人才政策,成為境內外人才和技術流通的中轉站,吸引更多國際科研人才到大灣區創業就業。同時,創科機構需要大量資金,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正好為創科企業融資提供各種支持。

 國家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香港完全有條件扮演好聯繫國內國際雙向開放的橋樑角色。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就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簽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在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基礎上,共同推進涵蓋八大範疇和57項措施,這是兩地深化合作、全力建設大灣區的重要一步,反映特區政府對於投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正確的認識及急迫感。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也是香港參與「十四五」規劃最重要的平台和「抓手」,為香港開拓了龐大的機遇。國家戰略繪就,但前提是香港社會必須排除政治的干擾,摒棄所謂「內地化」「邊緣化」的心魔,一心一意謀發展,積極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既為國家建設現代化強國作出貢獻,又從中開拓自身發展機遇。香港絕不能錯過國家發展新機遇,否則將會「蘇州過後無艇搭」。(作者 何子文)

[責任編輯:刁瑾玲]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