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龍川:文明之花遍地開 實踐綻放為民來

2020-11-23 08:22
來源:香港商報

 近年來,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作為第二批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試點縣之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建設成為新時代兼具思想引領、講好龍川故事、培育文明風尚、提供惠民服務等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文明實踐陣地,着力圍繞「強化陣地、齊心協力、共建共享、同頻共振」四大環節,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走出一條「龍川樣板」的文明實踐試點新路子,試點建設工作取得顯着成效。

 近年來,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從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陣地建設、整合隊伍力量、優化「四單」服務機制、豐富實踐內容、鍛造五藝三戲實踐品牌、創新實踐載體等方面,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龍川樣板」。成立由縣委書記任主任,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為辦公室主任,各鎮、縣直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領導機構;縣委書記、縣長擔任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總隊長(雙總隊長制)。同時,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文明實踐工作。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累計召開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動員會、推進會9次。不斷加大保障力度和將試點建設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截至2020年9月,龍川縣財政共投入建設經費1446萬元。並先後出台《龍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等規範性文件32個,牢牢壓實縣、鎮、村三級責任。

 「四大環節」打造「龍川樣板」

 強化陣地,「3+N」文明實踐矩陣實現全覆蓋,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陣地資源是文明實踐的依託,龍川縣構建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新模式,推動新時代農村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由「粗放利用」向「資源集約」轉變。首先是組建「3+N」文明實踐矩陣。「3」即縣、鎮、村三級分別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分中心、所、站、點,形成了1個實踐中心、24個實踐所、357個實踐站、2個實踐分中心和46個特色實踐點,實現了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縣、鎮、村(社區)三級全覆蓋,構建了由實踐中心統籌協調、指導研究、督導檢查的指揮體系,有力高效推進文明實踐工作。其次是整合提升基層陣地資源。整合文化活動場所、教育培訓基地、便民服務中心、黨員活動中心、展覽場館、學習講堂、農家書屋等資源,打通理論宣講、教育、文化、科技、體育各類平台陣地共1788個,做到統籌使用、協同運行,實現「群眾在哪裏,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裏」。

龍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者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齊心協力,積極吸納整合社會力量,文明實踐隊伍建設邁上新台階。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打造過程中,龍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不斷整合資源力量。一是健全志願服務體系。組建由縣委書記和縣長為隊長,各級機關單位「一把手」為隊員的志願服務總隊1支,為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作示範引領和組織推動;由職能部門的單位主要領導任隊長的專業志願服務分隊16支,鄉鎮組建志願服務分隊24支,村(居)組建志願服務隊357支,結合自身工作職能,設計開展接地氣、貼民心的活動。二是拓展文明實踐覆蓋面。今年4月,龍川康明眼科醫院、丹青書畫院、廣東南越王府文旅有限公司共3家企業和縣信息網絡安全協會、汽摩運動協會等2個社會組織,成為縣第一批民間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社會組織+企業」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明實踐,不斷吸納社會力量,拓展文明實踐的覆蓋面。三是大力開展志願活動。疫情防控期間,黨員先鋒、教育、衛生健康、城市建設等志願服務隊,紛紛響應號召,積極投身到防疫抗疫網格化管理當中,累計開展防疫防控宣傳活動5.3萬場次,志願服務人次達13.8萬。

 共建共享,創新「四單」服務模式,精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一是建立「四單」工作機制。為民服務是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龍川縣構建了便民利民服務新鏈條,推動新時代凝聚群眾、服務群眾工作由「派單接單」向「點單評單」轉變,構建起中心「制單」、群眾「點單」、服務隊「做單」、群眾「評單」的「四單」工作機制。二是合理精準設置「菜單」。龍川縣共發放需求調查問卷3萬多份,充分聽取群眾意見,綜合提煉出理論政策宣講、法律諮詢、科技科普、教育培訓、文化活動、醫療養老、體育健身等為主要內容的志願服務項目,讓志願服務精準化、細緻化、人性化。以綜合文體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兒童之家(校外教育活動站)等公共資源為依託,發動退休老教師、老幹部、有特長的文藝愛好者、大學生志願者、大學生村官參與到志願服務活動中。三是文明實踐「1月一主題」。結合縣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動需要,整合各類資源,每月發布一個大型主題志願服務項目,按照「1月一主題」工作要求,動員組織全縣誌願服務隊參與。聯合相關部門,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資源和人才優勢,採取志願者定期定點深入志願服務網格的方式,精心設計、組織各種適合群眾參與、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活動,如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戲曲三進(進鄉村、進校園、進社區)、「我們的節日」等活動共1358場。

龍川縣委宣講團理論宣講活動

通衢街道社區實踐站學習美術創作培訓

 同頻共振,「雙融合」實現線上線下同頻共振,新載體凝聚人心。為使龍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更易於讓廣大群眾了解並樂於傳播,進一步助力全縣精神文明建設,龍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功打造卡通形象代言「小瓏小川」。以其生動活潑的形象為新載體,先後推出「聽你講」「話你知」「幫你忙」和「帶你玩」四大系列,將新思想的學習、新政策的推廣、新文化的展示以新的方式貼近群眾,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龍川縣融媒體中心通過製作「小瓏小川」短視頻、H5、電子海報等融媒產品,助力疫情防控宣傳,同時還開設「小瓏小川話好人」欄目,講述醫護人員、道德模範和身邊普通群眾的抗「疫」故事,弘揚時代新風,傳遞社會正能量。此外,還通過線下升級打造融合小劇場、融創中心,線上開發融願App志願服務平台,充分發揮「中央廚房」優勢,打造實時智能的供需平台,真正實現「雙中心融合發展」,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鑄造「五藝三戲傳思想」實踐品牌

 

戲曲進鄉村展演,圖為廣東省「非遺」龍川手擎木偶戲

 記者了解到,自啟動試點工作以來,龍川縣共開展文明實踐活動5.9萬餘場次,形成「周周有小活動、月月有大活動」的「紅馬甲」景象,打造「志願之城」。同時,依託文藝志願者,通過「寫、畫、講、唱、演」五種藝術表現形式,融合「山歌、木偶、雜技」三項非遺文化,聯合創作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藝作品,開展以講好龍川故事為主線,傳播新思想,讓黨的創新理論通過線下送文藝展演、線上製作融媒體產品廣泛傳播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鍛造「五藝三戲傳思想」實踐品牌。今年疫情防控期間,龍川縣文藝志願者創作了木偶戲《打瘟神降疫魔》、快板《防控疫情總動員》、客家山歌《病毒可控可預防》等作品200餘個,其中,本土原創音樂MV《同舟共濟》等30餘個作品在「學習強國」刊載,營造出濃厚的「戰」疫氛圍;精心組織以「寫、畫、唱、講、演」為創作形式的「五個一」大型文藝創作活動;調動民間特色隊伍,啟動應急救援「護龍行動」、扶貧濟困「光明行動」、「百姓聯防」平安龍川創建活動、關愛弱勢群體「讓愛回家」活動等常態化項目。

 新時代文明實踐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河源龍川,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縣,至今已有2230多年歷史,是廣東最早立縣的四個古邑之一,是秦朝南征百粵50萬大軍的聚居地和衍播四海的出發地,更是客家先民的重要發源地和嶺南客家族群的祖地,中華姓氏源流的朝宗聖地之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孕育着一代代龍川人,龍川人在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奮鬥拼搏,不斷豐富客家文明,代代傳揚客家精神。

 記者了解到,為更好地傳揚新時代客家精神,龍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設計推出蘊涵古邑龍川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IP形象。2019年11月,「小瓏小川」IP形象正式設計完成並交付使用,一直用於對新思想、新理念、新發展的生動詮釋和廣泛傳播。同時以「小瓏小川」IP形象為原型,設計製作H5、小視頻、電子海報、表情包等各類融媒體產品。

 「小瓏小川」IP形象原型

 「小瓏小川」是一對身穿客家傳統服飾,以「川」字型龍角指代「龍川」的小龍人姐弟形象。

 粉色龍角的是姐姐小瓏(取其諧音「龍」),指代女性,她溫柔勤勞,心靈手巧,喜歡讀書(寓意青年人應積極向上、好學、追求進步),喜歡花花草草和小動物(寓意我們應愛護大自然、呼籲生態文明),愛好唱山歌(客家山歌是龍川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她的理想是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樂於助人是志願者的品質之一,而志願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力軍)。

 藍色龍角的是弟弟小川,指代男性,他熱情開朗,勇敢自信,富有探索精神,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科技和新鮮事物(寓意我們應該守正創新),對木偶戲和雜技也有很大興趣(木偶、雜技和山歌是龍川縣的非遺文化,稱之為「三戲三新」,即山歌頌揚新思想,木偶傳播新文明,雜技展現新生活),夢想是把家鄉傳統文化和新鮮事物結合併發揚光大(寓意傳承與發展相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龍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利用「小瓏小川」IP形象,通過多樣化網絡傳播形式推動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日龍川,一顆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並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當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不斷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描繪出一幅幅環境美、人文美、風尚美的生動畫卷。(文:余麗齡 魏慶平 劉麗玲 徐麗花 圖:謝為 葉旭華 龍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責任編輯:岳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