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坐言起行 推動教育改革

2020-11-27 03:23
來源:香港商報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通識教育改革,其指出:高中通識教育科的爭議在社會從未停止,未來改革方向必須糾正過去通識教育科被異化的問題,讓這個科目重新成為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培養明辨慎思能力、以理性分析當代領域的課題,學習有關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及法治等元素的平台。施政報告宣布第二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就公布了通識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方案。此次特區政府教育當局迎難而上,坐言起行,堅定改革,值得讚賞,這不僅是為了提升和保障香港教育素質,更是為了保護、培養香港下一代。

 香港通識教育是高中核心科目之一,設立之初是為了透過探究各類議題以擴寬學生的知識基礎,加強學生對社會觸覺。可是近年來,各種偏激社會事件,愈來愈多年輕學生捲入政治漩渦,甚至違法加入暴力活動,都顯示通識教育已越來越脫離其初衷。通識教育不但未令學生更全面了解社會、香港與國家的關係,反而令一些學生對社會的偏激仇視情緒助長,去年修例風波中近四成被捕人士都是學生,如此高的比例對比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是罕見,香港的教育問題必須重新檢視和改革。

 而改革首先從通識教育手。近年來通識教育爭議不斷,有市民指責通識教材質量參差不齊,比如有的教材過度英雄化參與社會運動的學生,甚至美化其違法行為;有的教材只一味呈現香港社會種種問題和內地負面消息;長此以往,學生對社會及國家的觀感只會越來越差。通識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指引和規管,不僅教材無指引,授課教師和授課形式亦無規管,考核亦出現諸多問題。因此,要確保通識教育能維持其全面客觀認識社會的初衷,教育局理應介入指引,重塑通識教育質量。

 順應社會呼籲和特首之要求,昨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宣布了初步改革方案,包括通識科維持必修必考,但考評只分合格及不合格;重整及刪減課程內容,取消獨立專題研究;同時設立適用書目表,即有經審批的教科書。這些改革措施有助提升通識教育的質量,特別是設定適用書目表可謂從根源解決香港通識弊病。通識科涉及社會多個方面及社會時事,如果所選教材未有經專業人士客觀審定,那麼教材內容和授課內容很容易受教師個人主觀立場和素質所影響。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對中小學教材都設有審核制度,有些採用如今次改革方案中的設立適用書目表,有些則採用審定制,即教材須經官方審查委員會審查。教材送審既是為了保證教科書的質量,亦是確保學生可以獲得客觀全面的教育,畢竟中學生始終未成年,他們並沒有成熟的心智可以辨別是非,如果教材和授課內容偏激且片面,他們很容易被誤導。

 通識教育飽受詬病許久,此次教育局痛下決心進行改革,是良好的開端。當然之後涉及如何落實改革方案,制定教材適用書目,規範教師授課形式等,還待局方進一步與校方、老師及專業人士等商討確定,希望各方能配合支持。(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責任編輯:蔣璐]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