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投資】美元走弱糧價大漲 農產品期貨明年趨升

2020-12-07 22:53
來源:香港商報

 農產品期貨明年趨升

 全球新冠肺炎肆虐下,各國生產力都因防疫安排而下降,經濟不景氣但物價卻不跌反升,11月糧食價格指數平均達105點,較10月升高3.9%,也比去年同期上漲6.5%,創出6年新高。各類農產品包括玉米、大豆及小麥等價格持續攀升。分析指,美元走弱下,加上市場憧憬明年經濟復蘇,將帶動明年商品及農產品價格繼續造好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11月糧價指數創2014年12月以來高位,月度增幅更是2012年7月以來最高。其中,價格漲幅最大的是植物油,指數躍升14.5%,主因是棕櫚油庫存偏低。穀物價格指數則較10月上升2.5%,並較去年同期大漲近20%。此外,11月小麥出口價格也上漲,因為阿根廷的收成量料減。11月玉米出口價格同樣攀升,原因除了美國和烏克蘭產量看跌,中國也大舉採購。

 美元貶值利好農產品出口

 不過,隨着各國糧食供應大國的天氣好轉,上周五芝加哥農產品期貨價格略為回落。其中,因對澳洲和加拿大小麥豐收的預期,減緩了對全球供應趨緊的擔憂,小麥期貨跌逾1%。另外,玉米和大豆期貨下跌,由於市場對巴西北部和中部降雨有利的預測,暫時紓緩了市場對阿根廷和巴西南部乾燥天氣的擔憂,1月大豆上周五跌5.25美仙,報1163美仙;12月小麥跌5.25美仙,報566.5美仙;12月玉米跌5.5美仙,報417美仙。

 艾德證券期貨投資策略總監文錦輝表示,近日農產品價格持續攀升,主要是因為美元下跌有利農產品等出口,因此不僅農產品價格,甚至商品價格也會趨升。第二,由於今年南美洲降雨量偏低,意味着南美洲的農產品供應有細少的缺口,惟11月中開始南美洲有降雨,因此去到11月中旬農產品價格開始回落。其次,在中美貿易協議下,中國持續從美國輸入大豆等農產品,令全球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

 文錦輝續稱,由於中國內地今年走出了非洲豬瘟的困境,並開始重建生豬存欄量,刺激對農作物的需求。國家商務部數據顯示,10月份生豬飼料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4%,豬飼料需求也助推了玉米價格的水漲船高。他認為,明年2、3月新的種植面積出爐後,才能預計到農產品收成等。若然明年農產品種植面積擴大時,供應增加,屆時價格也會回落。

 文錦輝認為,從美元走勢來看,明年基本上整個商品市場價格都會因為美元下跌而被看好。他表示,小麥價格近日回落,可能因俄羅斯供應多了,最近俄羅斯宣布出口小麥,從而增加全球的小麥供應,小麥的價格也得以回落。由於玉米、大豆及小麥等價格已累升了不少,臨近年底調整屬正常。如果明年美元持續下跌時,這些農產品價格料仍然趨升。

 看好小麥及大豆

 蜂投財富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史理生表示,農產品價格上升其中一個原因,是中美貿易協議下,內地需要持續向美國大量輸入大豆等。再且,以中國這麼大的農產品入口大國兼消耗國,中國恐防中美脫鉤,需要有充足的糧食儲備,相信這會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方面,是天氣反常因素,加上憧憬通脹重臨,美元下跌也是其中一因素,這些均有利於商品價格上升。

 就多種不同的農產品走勢,文錦輝表示,看好小麥及大豆。他指小麥受惠於外國對麵粉的需求大,作為原材料的小麥也趨升。大豆則受惠於內地對大豆需求龐大,加上中美貿易協議下,內地持續從美國輸入大豆,價格易升難跌。

 文錦輝預計,明年小麥價格有機會上升到650至680美仙,大豆價格有機會升到1200美仙至1280美仙的位置。棉花價格亦會造好,料明年上升趨勢持續。他說:「若然看好農產品走勢,不要吼某價位來買入,只要你看好時,你心理上能夠承擔時就可入市。」

 史理生亦指,比較看好小麥和大豆,美元跌勢有利農產品價格。此外,即使拜登順利上台成為美國新總統,都看不到中美關係會有大幅度改善。加上市場預期在拜登上場後疫情會好快消除,經濟可望好轉,增加全球對農產品的需求。他預料,大豆短期內會呈強勢,而小麥現已向上突破。

 憧憬經濟復蘇 帶動農產品需求

 此外,文錦輝稱,疫苗進展順利,市場憧憬經濟復蘇,基本上大部分物品的價格都會上升,連帶商品價格、農產品也會因需求增加而價格上漲。事實上,糖、銅價早已偷步炒上,現時銅價已重返到疫情前高位,糖價也累升了大半年,未來商品價格難再回落。他預期,2021年大宗商品、農產品價格將迎來一波比較大的向上行情。

 「2008年金融海嘯後即迎來商品牛市,但今次疫情期間,QE政策比2008年更寬鬆,再加上財政政策來刺激基建項目上馬,未來資源價格料會炒上。」文錦輝說。

 文錦輝又稱,如果明年首季農產品價格和商品價格繼續上升,將意味經濟復蘇象湧現,農產品及商品價格可望踏上上升軌道。相反,若明年第一季農產品及商品價格掉頭回落或無法上升,經濟復蘇憧憬或成泡影,全球經濟可能走下坡。(記者 林德芬)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