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抗疫加辣 市民須忍耐配合

2020-12-09 01:39
來源:香港商報網

 本港第四波疫情嚴峻,政府8日宣布再次收緊防疫措施,包括進一步限制堂食時間,餐廳傍晚6時後禁止堂食;健身中心、體育處所、美容院和按摩院須關閉,以及加強公務員在家工作的安排等,意在通過嚴格限制人群聚集和控制社交距離降低病毒傳播速度,減少市民受感染的機會。

 今次疫情迫近第三波疫情高位,8日又新增100宗確診案例,至今已突破7000宗個案,平均每千人就有一名確診者,確診病例廣泛且分散,還有很多屬源頭未明。而且病毒殺傷力高,出現重症患者年輕化的傾向,目前最少有6名60歲以下患者病危,包括一名45歲的醫生,醫管局警告傳播的是「危險的病毒株」,病毒在年輕人身上可能惡化得更快。面對情況危急,採取更嚴格徹底的防控疫情措施刻不容緩,除限聚令加辣,政府還將《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有效期延長3個月至3月31日,明確抵港人士必須乘坐指定交通工具,到指定酒店全封閉式隔離;賦權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頒布「受限檢測令」,可要求強制檢測者未有結果前留在原有處所等,務求最大程度切斷病毒傳播鏈,盡早控制疫情。抗疫如救火,收緊措施是必要之舉。

 政府採取各項抗疫措施,須落實到位,提高罰則、加強巡查及嚴厲執法,有助提高阻嚇力,令控疫政策盡快見效,但要將防疫做到更好,市民的配合和自律才是至關重要。眼看第四波疫情蔓延如此急速,由食肆到購物中心依然人頭湧湧,大家相約飲茶或飯聚、舞照跳、演唱會照開,而人群的聚集和緊密接觸帶來播疫風險,導致病毒廣泛擴散,出現歌舞群組、超市群組、演唱會群組等。事實證明,如果市民無視防疫措施,任意妄為,只會令疫情沒完沒了,一發不可收拾。歸根究底,抗疫再加辣,執法再嚴格,也難以確保做到滴水不漏,要想這些措施發揮到實際作用,緩和疫情,最需要的並非政府的檢控,而是市民忍耐配合,自覺遵守限聚令,減少外出、減少社交活動、減少不必要的聚會,以及時刻保持防疫意識。

 經歷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市民陷入抗疫疲勞,防疫意識有所鬆懈,是自然不過的現象。但疫情一日未能受控,一切都無從談起,疫情拖得越長,社會付出的代價就越大,市民的抗疫疲勞只會越來越嚴重。疫情防控是香港當前的頭等大事,政府在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方面,應繼續查缺補漏,不斷改善,非常時期要用非常辦法,根據防疫需要果斷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進一步加強檢測追蹤,切斷病毒傳播鏈。市民不願在疫情煎熬中數日子,就須盡公民責任,高度自律,保持社交距離,更應該積極參與檢測,為戰勝疫情出一分力。現時政府加大檢測供應量,社區檢測中心數目增至14個,醫院管理局47間普通科門診診所、121間郵局及10個指定鐵路站所派發的樣本收集包,將逐步增加到每天4萬個,並在一些不太方便的地區設立流動採樣亭,給市民檢測帶來便利,越多的市民「願檢盡檢」,越能「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起到快速控制疫情之效。全社會上下一心,全民居家,全民檢疫,才可渡過這場疫災。(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責任編輯:劉亞寧]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