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辦孫小果案難在哪?為什麼稱之為骨頭案、考古案?

2021-01-19 14:43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深挖和打擊黑惡勢力「保護傘」是剷除黑惡勢力的關鍵。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問題線索,查處了雲南孫小果案、安徽劉氏兄弟案等一系列案件,持續深入推進「傘網清除」。今天我們邀請到了雲南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馮志禮同志做客我們的節目,請他為我們介紹雲南省紀委監委在「打傘破網」方面的工作。

 查處白恩培、秦光榮……以修復淨化雲南政治生態推動「打傘破網」

 主持人:為什麼強調把「打傘破網」工作放在全面修復淨化雲南政治生態的全局中來把握和推動?

 馮志禮:涉黑涉惡腐敗、「保護傘」不是孤立出現、偶發性的,而是雲南政治生態惡化的具體表現,它們之間有內在的邏輯和聯繫。也就是說,從表象上來看,我們查處的一些案件,少數領導幹部涉黑涉惡、充當「保護傘」,洞穿法紀底線;從根本上來看,是這些地方的政治生態出了問題,明規矩不彰、暗規則潛行。比如,白恩培、秦光榮等人把組織的權威看成是個人的權威,將制度當作手電筒,照人不照己,視紀法、制度、規定、程序為兒戲,一個電話、一個條子、一個招呼,就繞過制度和程序,一塊地、一座礦就隨隨便便給了人家。這樣類似的情節反覆出現在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案件中。

 因此,「打傘破網」工作,必須放在全面修復淨化雲南政治生態的全局中來把握和推動。

 家族式腐敗、政治掮客……雲南查處了這些典型案件

 主持人:雲南省在「打傘破網」的工作當中,查辦了非常多的案件,這些案件當中,您有沒有哪個覺得印象最為深刻?最能體現雲南省紀委監委的工作?

 馮志禮:這當中,國有企業案件的查處,應該說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我們查處了雲南省城投集團的董事長、黨委書記許雷,雲南省機場集團的董事長周凱,雲南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的劉崗等等。這些案件最大的特點,它都是呈家族式的,都是涉及的案值比較大,涉及的人員比較多。

 【資料】

 劉崗不斷用手中權力為老闆朋友們鋪路搭橋,希望這些人賺大錢後,將來自己可以一直享受奢侈的生活。

 劉崗:自作孽不可活,這就是你享受了不該享受的東西,你就會失去你不該失去的。

 馮志禮:第二個,在我們查處的案件當中,有我們雲南特點的就是涉珍稀保護動物製品的比較多,也就是一些黨員幹部對法律的敬畏意識,對於自然、對森林的敬畏意識,是比較缺乏的。

 第三個,在所有的案件當中都可以發現,雲南的政治掮客多。我們這幾年查處了白建麗、何清帆、蘇洪波、舒保明等等一批的政治騙子,經濟掮客,還專門研究製作了一部專題片,叫作《政治掮客蘇洪波》,全國的點擊量達到了1600多萬。

 【資料】

 蘇洪波:從白恩培也好到秦光榮也好,雲南這些年的發展耽誤了。

 蘇洪波是近年來雲南查處的典型的政治掮客案,他之所以能在雲南橫行很長時間在雲南政壇上攪風攪雨,與其善於包裝掩飾經營推銷自己,大打忽悠牌有關;與雲南近年來政治生態遭受白恩培、仇和、秦光榮的破壞,政治生態污濁有關。此外,也是雲南山頭文化、「頭人」意識、圈子特色、攀附思想、人身依附等官場亞文化在現實中的映射。

 馮志禮:這在全國形成了很大的反響。我們就通過這個專題片,揭示這些政治掮客,他們是怎樣上下其手,他們是怎樣裝神弄鬼,他們是怎樣左右逢源,抓住一些官員求平安、要升官、爬山頭、鑽圈子,以求得升遷,謀得更大的利益,所以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

 查辦孫小果案難在哪裏?

 主持人:您剛剛也提到了孫小果案,這個案件在全國都引起了轟動,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這個案件的背景以及查辦這個案件的難點都有哪些。

 馮志禮:這個案件我們稱之為骨頭案、考古案、釘子案。因為這個案件持續的時間已經有20多年,而且涉及的是公、檢、法、司等政法的各個系統一系列的環節,很多當事人有的已經離世了,有的已經退休了,有的甚至已陷入老年癡呆了,所以這個案件窮盡了我們所能夠窮盡的手段,開展了全方位的調查。

 同時來講的話,它也面臨著社會輿情的種種壓力,各種各樣的猜測,各種各樣的議論,也給我們辦案、查處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適用的法律條款,當時的事實認定,當時的證據定性等一系列的問題,隨着法律的修訂、變更,條文的一些變化都帶來一些新的挑戰。

 所以應該說它是一個集成作戰的過程,是一個正本清源的過程,是還歷史真相、事實真相的過程,應該說是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紀法效果。

 【資料】

 2019年12月23號,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孫小果1997年犯強姦罪、強制侮辱婦女罪、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再審案件依法公開宣判。

 孫小果犯強姦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馮志禮:所以這個案件成為我們雲南掃黑除惡,「打傘破網」的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新華社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