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認識昏厥症──不容忽視的危險!

2021-01-26 17:01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在人流眾多的場合突然暈倒在地上,幾分鐘後才醒過來,這種情形需要求醫嗎?有人認為戴口罩「太焗」可致昏厥,其實突然暈倒的原因有很多,記者請來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方嘉揚拆解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並教讀者由生活入手預防昏厥。

昏厥意指突然的意識喪失,主要是因為腦部的血流不足所致。

    大腦需要血液提供營養和氧氣,昏厥指腦部因爲供血不足暫時失去功能,使人突然失去知覺。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方嘉揚表示:「昏厥的成因有很多,當中以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最常見。迷走神經是人體第十對腦神經,是人腦神經中最長和分布範圍最廣的一組神經。迷走神經受到損傷,可以引起循環系統、呼吸、消化等功能失調。迷走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負責抑制血液、心跳、呼吸等生理反應,當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就會造成心跳變慢、血壓降低、呼吸變慢、血管擴張,造成腦部血液供應不良而昏倒。」大部分的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都屬於良性,但病人昏厥時可能會跌倒而導致頭部創傷、身體受傷,後果可大可小。

    導致昏厥的原因

    引發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有多種原因,方醫生解釋:「在受到驚嚇、情緒激動、突然疼痛等情況下,會刺激迷走神經興奮,引起心跳變慢、血壓降低,進而令供應腦部的血液不足,使人突然眼前一黑、失去意識,其他原因包括長期站立,令血液積聚在腳部,又或經常飲酒,令血管經常擴張,都有可能引致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而年紀較大的人若出現昏厥,大多因為體位性血壓低,即是坐下、躺下或蹲下時,突然起身導致頭暈目眩,造成暫時性的腦部缺血現象。」暈倒後把人躺平,能讓血液流動得到改善,因此暈倒的人會在幾秒鐘或幾分鐘後恢復意識。方醫生表示:「我曾遇過病人一個月會出現三至四次昏厥,因為血管迷走神經較為活躍,經常受到刺激,才需要吃藥預防,一般情況並不需要吃藥。」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方嘉揚表示,當感到開始頭暈時,應待在安全的地方,盡量坐下或躺臥休息。

    突然昏厥怎麼辦?

    若目擊親友昏倒,應趕緊扶住患者,避免撞到頭,並讓他平躺休息。方醫生表示:「在昏厥前,患者會出現徵狀如耳鳴、頭暈、心悸、全身冒冷汗、倦怠、噁心、視力模糊等,接著眼前發黑,然後失去知覺。在躺平後血液輸送到腦部,就會恢復正常,除非當時的缺水情況很嚴重,血壓持續降低,便可能醒不來,需要入醫院治療。感覺自己快暈倒時,最好找地方坐下來或躺下來,就有機會改善腦部暫時血流不足的狀況,避免真的暈倒。如果身邊有人暈倒,把人躺平後觀察他的脈搏與呼吸,若昏迷時間超過5分鐘,便須考慮緊急就醫。如果暈倒後必須透過介入方式才能蘇醒,則情形較為嚴重。」方醫生亦提醒讀者,如果曾有昏厥的情況,同時患有心臟病、糖尿病或高血壓、昏厥前後感到胸痛或氣促、家族有成員曾經猝死等,必須盡快向醫生求助,以確定昏厥的成因,作出適當的治療。

多做運動可提高心臟泵血功能,推動全身血液循環。

充足睡眠對維持生理及心理健康都十分重要。

    由日常生活預防

    為了預防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方醫生表示要了解導致昏厥的原因,盡量避免誘發因子,如過於疲勞、興奮、情緒緊繃、突發疼痛、長時間站立等。另外,養成規律正確的生活習慣,調節自律神經,能有效預防昏厥。自律神經控制心臟的搏動、血壓、血流等,若是自律神經紊亂,便會引發各種不良的身體狀況。方醫生提醒讀者三餐要定時吃,攝取均衡的營養,每日補充身體必需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他命等營養素,也要養成多喝水和運動的習慣、保持充足睡眠、少喝含酒精飲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便能有效預防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文、部分圖片:Karena)

均衡飲食使身體正常運作,有助抵抗疾病。

定時、定量的補水更為健康,建議成人每天喝兩升至三升水。
 

[責任編輯:副刊]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