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造得出疫苗卻造不出疫苗瓶?假的!

2021-01-30 14:21
來源:人民日報公眾號

 最近,網絡上有一種聲音說「中國能造疫苗卻造不了疫苗瓶,國產疫苗全部用的進口瓶」。難道小小的疫苗瓶真的被「卡脖子」了嗎?

 人民日報公眾號今日刊文寫道,疫苗瓶的生產要求確實很高,按照國際標準,疫苗使用的容器必須為「一類中硼矽玻璃瓶」,如未達標,玻璃中析出的成份會影響疫苗藥效,但是難度大不代表我們造不出來!

 近日,在一段採訪中,中國建材董事長周育先給出了答案:2017年前,中國還無法實現疫苗瓶的量產,而中國建材通過不懈的努力,成功突破這項技術瓶頸。在2020年疫情期間,中國建材已經無償為疫苗研發機構提供了上千萬個疫苗瓶。

 疫苗瓶背後的重要材料

 藥品的質量離不開與藥品直接接觸的包裝材料。為避免容器與疫苗相互作用,疫苗瓶材料的選用就有很大的學問。中硼矽玻璃——這個疫苗瓶背後的重要材料,漸漸走進人們視野。

 「瓶身耐水性越強、性能越穩定,瓶內的疫苗質量也就越可靠。」國投創合基金投資部高級副總裁李鍵說,中硼矽玻璃就因其耐酸鹼侵蝕,有較強的抗冷熱衝擊性,化學性質穩定,是市場上主流的疫苗瓶材料。

 中國生化製藥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胡文言說,中國的疫苗瓶大致分為西林瓶和預灌封兩種,前者需要用注射器抽取,後者是由玻璃瓶、藥物推杆等組合,可實現直接注射,二者均採用中硼矽玻璃。

 中硼矽玻璃製造過程並不簡單,不僅面臨著難成型等問題,管制工藝的拉管環節,也一度成為製造難點。但難並不代表著不能做。

 從早期的鈉鈣玻璃、低硼矽玻璃到中硼矽玻璃,我國藥用玻璃產業不斷升級,中硼矽玻璃技術不斷成熟。一些國內企業分別攻克模製、管制兩種工藝,實現產業環節可控。

 中硼矽玻璃的中國製造之路

 「全世界生產中硼矽玻璃的企業為數不多,但中國企業位列其中。」胡文言說,和肖特、康寧等老牌藥用玻璃企業相比,中國企業雖然進入相對晚,但也掌握了相關技術。

 中硼矽玻璃的製造工藝主要分為模製、管制。前者通常是玻璃液通過模具一次成型,做出的瓶子相對管制工藝較厚;管制工藝中的拉管環節要將玻璃液拉成細長管,難度尤其高,目前全球掌握拉管技術的企業不在多數。

 企業進行中硼硅玻璃生產拉管環節

 企業進行中硼矽玻璃生產拉管環節

 中建材凱盛君恆採用全氧電助熔技術,2號窯爐實現穩定量產;山東藥玻在模製工藝上深耕突破;重慶正川建設了中硼矽玻璃窯爐……不少國內企業發力中硼矽玻璃製造,並取得一定成績。

 河北滄州四星玻璃董事長王煥一選擇的則是「冷頂式全電熔技術」,為了突破這個技術,他幾乎搭進了全部身家。

 2005年,面對接連漲價的進口玻璃和延遲的交貨期,王煥一下定決心自己研發。建窯爐、投料、點火,四星玻璃經歷無數次的周而復始,「一度連交電費的錢都沒有」。最終,企業攻克難點。目前,四星玻璃擁有4座藥用中硼矽玻璃管窯爐、12條拉管生產線。

 國內,不少企業在中硼矽玻璃領域耕耘,並向全產業鏈滲透。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23家經營範圍含「中硼矽、中性硼矽」,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中硼矽相關企業,約有一半成立於3年之內。有超2500家經營範圍含「藥品包裝材料和容器、玻璃生產專用設備、玻璃包裝容器」,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

 此外,看重中國市場,老牌藥用玻璃企業也陸續在國內建廠,成為國內產業鏈的一環。比如,肖特玻管在浙江建設中硼矽玻管工廠,預計2021年上半年可從該工廠為中國本地客戶提供樣品進行合規認證和逐步實現本地供貨。中硼矽玻璃的中國製造之路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黃鶯]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