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點評】內企併購港金融服務公司須小心

2021-02-19 02:17
來源:香港商報網

 傳媒工作者 戴慶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港經濟已經持續陷入低谷,許多公司資金緊絀,正面臨着倒閉的危機。在此之際,近來有財大氣粗的內地企業蠢蠢欲動,準備收購一些有潛力的香港公司。據筆者了解,當中以金融服務領域尤為受內地企業歡迎,不少內企都有意競投正在放盤的港企。

 隨着中國崛起,中資企業到海外併購,布局全球,已是必然的趨勢。但不得不說,內企「出海」一旦過快過急,也會引發不少風險。以下兩個例子或許可以供有意併購香港金融服務企業的內企借鏡。

 第一個例子是2013年,內企越秀集團以每股35.69港元、總額約116.44億港元,併購了本港的創興銀行。由於這是內地首宗由地方國企層面完成的境外銀行併購,當時這宗併購案例得到了廣州政府大力支持,一共為越秀集團注資了40億元。

 內企「出海」風險大

 但現在回頭來看,越秀集團這一收購似乎有點操之過急,缺乏明顯的成本協同效益,尚沒有產生巨大的投資回報。此因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各地政府對銀行業的監管愈來愈嚴格,資金成為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銀行為了符合監管要求需要大量資金,這對中小型銀行來說壓力更大。

 第二個例子是最近有媒體報道,內地上市民企泰禾集團財務危機未解決,其姊妹公司泰禾投資旗下的香港泰禾人壽,於2月8日起暫停所有新業務三個月。雖然公司解釋是為賣盤進行策略性檢討,但相關舉措難免令人擔心公司正瀕爆煲的先兆。

 某程度上而言,泰禾人壽的動向也正好反映了近年香港的金融服務行業競爭一直非常激烈,中小型公司要與大型公司正面競爭,經營愈來愈困難。內地企業若以為收購香港相關的金融機構可以無往而不利,顯然是小看了香港市場惡劣的現實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內地企業收購香港的金融服務公司,是要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本市場,把香港作為集團一個對外拓展業務的「橋頭堡」。但在過去兩年,中美關係欠佳,美國政府不斷加緊管控中國企業,尤其是針對一些具有內地背景的香港企業。這也令有意通過香港進軍國際市場的內地企業的如意算盤無法打響。

 當然,筆者並不是說反對內地企業「走出去」,只是認為面對國際新形勢,內企「出海」前應三思而行,做好前期考察工作,尤其是思考如何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而內地政府也應該重視這一現象的風險,對內地企業赴海外併購做好一定的風險監管,否則內地企業在內地辛辛苦苦賺來的資金很容易就會打水漂了。

[責任編輯:劉亞寧]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