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開幕前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談及近期受熱議的青少年美育教育。他認為,重視美育教育,應讓美術館、博物館等社會資源多參與其中。
2020年底,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截至目前,已有湖南、江蘇等四省市全面啟動美育中考,將相關科目作為考核內容納入中考範圍。這一政策立即引起熱烈討論:如果重視美育意味相關課程的增加,難免讓一些學生、家長有增負的擔憂。在吳為山看來,美育教育不應是加在學生和家長肩上的重擔,也不僅是學校和老师的職責,社會資源的參與能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其中。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就能看到許多中小學生在中國美術館臨摹畫作。」他表示,全國各地的美術館已有1000多家,應當鼓勵中小學生的美術課程與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相結合。「最起碼在一個月中,有一節美術課是在這些場館進行的。這樣既保證美育教育不是閉門造車,也能更好地利用這些機構。」
吳為山說,中華民族是愛好美的民族,思想之美、境界之美在中國歷史的人和事當中都能找到範例。重視美育教育,中小學語文、歷史、美術等教材尤其重要,應當把經典的美術作品納入其中。他舉例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一篇關於雷鋒的課文在文字內容旁還刊登了主人翁的雕像。課文與雕像相得益彰,讓學生們朗讀時更有感觸。
「我們應該研究中小學教材的構成,探索如何更好運用經典作品。此外,如果有條件,可在校內設立美育室、美育館。」吳為山說,這樣的場所不在乎面積大小、設備優劣,重要的是讓學生可以直觀接觸到經典的美育作品。
吳為山還說,中小學美育教育是關乎美的工程,屬於世紀工程、歷史工程,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文化自信,從國家深厚博大的歷史傳統中來,從獨具特色的紅色歷史中來,從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來,也應從新一代青少年對於祖國文化真正的認識和情感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