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上激烈交鋒後,雙方角力迅速蔓延至歐洲及中東地區,彼此關係已進入「極端競爭」狀態。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舉行上台以來的第一場記者會,中美關係無疑是重中之重。拜登強調,美中會激烈競爭,但不會對抗;又說,只要他主政,絕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整體看來,特朗普時期的中美抗爭,似已升級轉型為美國結盟與中國的對抗,全球對中美關係趨緩已不抱樂觀期待。對此,蔡英文當局則一廂情願解讀為,拜登政府將積極護台,台灣可以高枕無憂,似乎與殘酷的現實有所落差。
中美「新冷戰」
目前看來,美方高估了自己的實力,而低估了中方的能量,美方信心滿滿地說「美國回來了」,意圖建構對中國的圍堵網。試觀中美外交高層於阿拉斯加會談後分別出訪,展開合縱連橫。就戰略運用上來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採取的是「合縱」的戰略,從多組雙邊軍事同盟、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五眼情報聯盟」,及正在積極推動的核心科技產業鏈管制聯盟,意味着拜登政府運用現有平台建構抗衡中國的多重聯盟,爭取拉攏英國、歐盟、日、韓、澳洲、加拿大、印度、東盟與中國台灣。而中方是以經濟力量為主來「連橫」相關國家,也包括歐洲、日、韓、東盟、中亞、西亞與南美、非洲等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連橫」戰略,則主要是以拉攏爭取或分化交相運用,包含俄羅斯、中東、韓及東盟國家,予以反制或聯手共同抗衡美方。看似「新冷戰」雛形已確立,然而與二戰後舊冷戰不同的是美國的部分優勢,已逐漸被中方趕上,因此拜登不得不強調不讓中國趕超美國。
基本上,中美當前已處「新冷戰」狀態,美國以中國為主要競爭對手,並聯合盟國一起來應對,拜登雖說美國無意與中國對抗,只會與其激烈競爭,但是聯合盟友對中國的核心價值觀與內外政策進行批判,甚至進行制裁,而中方卻認為這些作為已損及其國家安全與主權時,則雙方關係不止純粹的競爭,已隱含實質的對抗意涵。同時,美歐中三方的關係也發生變化,歐盟雖不至於對美「一邊倒」,但是在拜登政府的作為下,美國與歐盟國家抗衡中國的合作正在強化之中,例如美歐雙方也已聯手「制裁」中國的新疆政策,未來將與中國形成複雜的既競爭合作又對抗的關係。
至於面對拜登政府來勢洶洶的壓力,中方如何反制與應對?一是中方將加緊對韓國文在寅政府之「軟硬兩手」策略,要求韓國在拜登爭取結盟一起抗中之時,若即若離、切勿向美方選邊站;二是儘管近期美國爭取歐盟協力抗中之合作力道已漸加強,但中方仍擬對歐盟國家「各個擊破」分別「爭取拉攏」,視不同對象遞出合作的誘因,用以破解美歐結盟抗中之成形;三、中方將強化3月組成的「16國聯盟」(含俄羅斯在內),用以抗衡美方糾合歐亞盟國之組合;四、中方日前與伊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具有反制美方制裁伊朗之意味,再者,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近期可能訪問習近平,此舉意味拜登要處理好朝核問題,不能沒有中方的從中協助;其實,中方要讓美方了解中美仍有舉行後續外交高層會談的必要性,伊朗及朝核問題堪稱是中方手中的有力談判籌碼,對此而言,中美有合作的空間。
對峙戰略鬥爭點
值得注意的是,當中美之間「合縱」與「連橫」對峙時,兩岸關係已成為中美強勢對峙下的一個戰略鬥爭點,因為蔡英文當局已完全扈從美方,希望成為「合縱」的一環。在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後,美台高調簽署《海巡合作備忘錄》,被視為美方海上抗中力量從東海延伸到南海,還被影射為台美「準軍事合作」,使得解放軍立即派20架次戰機來繞台,而美方也只有「敦促中方停止施壓」的口惠而已。再者,拜登政府強硬因應中方外交,蔡當局立即在新疆棉、海巡合作等議題上配合演出,可見蔡當局的兩岸政策並未脫離「親美抗中」主軸,只是呼應美國拿捏虛實。
總之,表面上看似台灣與帛琉之旅遊泡泡啟動,其實這是在美方主導下,華府企圖要達到幾個目的,一是為拜登政府發布美方對台鬆綁「官方交往」之準則,試探中方之反應;二是美方意圖以帛琉為中介,把美台之海巡合作及台帛之海巡合作,予以串聯起來,如此即可縱橫東海、台海、南海,既可阻絕中方,又可擴張美方在此一遼闊海域之影響力;三是美方甚至想把美、帛與台灣地區之海巡三方合作擴大為三方之軍事合作,意圖避開中方之警覺,在這重要之第一島鏈及第二島鏈進行軍事合作(含太平島在內),則將可對中方遂行局部圍堵。然而,美國駐帛琉大使倪約翰隨帛琉總統惠恕仁訪台,其實已踩到中方之容忍底線,挑戰「一中原則」,北京完全無法接受。誠如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所言,美不應對台開綠燈,導致台灣採取不符美國目標,甚至可能引發戰爭的政策,真是一針見血之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