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大代表:深圳將加大力度引進香港和海外科創資源

2021-05-18 22:24
來源:香港商報網
    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深圳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昱文在深圳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並在建議中提出,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橫跨深港兩地,一園兩區,在管理體制上可考慮突破現有各種政策掣肘,共同委派人員對合作區進行統一管理,真正將兩個園區擰成一個園區,打造與國際規則高度銜接的營商環境和科研氛圍。未來,深圳將依託香港持續加大海內外科創資源的引進力度,尤其是對境外創新型人才的引進。王昱文指出,在深圳的幾個國家科學中心承載區中,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最有條件率先升級打造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深圳市人大代表王昱文

    持續完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王昱文表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主動識變應變、因時因勢而動的重要戰略選擇。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國要大力促進科技創新,「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王昱文建議,首先要深化對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定位的理解。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一個從硬件到軟件、從人才到設施設備的全面系統的配置過程。只有根據各地的特點和歷史積澱,採用非對稱、差異化、因地制宜的規劃布局思維,針對性策劃設計,才能形成協同高效的發展局面。
 
    以深圳為主陣地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其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必須從區域與地方層面考慮,應緊緊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提升區域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按照深圳市兩會要求,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科技成果產業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嚮往集聚地。」同時,持續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合作區有條件率先成為國際科創中心
 
    其次,深化對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定位的理解。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不僅僅要爭取布局更多的國家級科學裝置、創新平台、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爭取大科學計劃和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還應注重在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產學研多主體協同、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及創新環境優化等方面的提升。與國際先進創新規則接軌,系統性借鑑國際上成功的科技創新實踐和經驗,可以加快上述創新軟環境的「升級改造」,加快將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升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王昱文在建議中指出,在深圳的幾個國家科學中心承載區中,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最有條件率先升級打造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橫跨深港兩地,一園兩區,在管理體制上可考慮突破現有各種政策掣肘,共同委派人員對合作區進行統一管理,真正將兩個園區擰成一個園區,打造與國際規則高度銜接的營商環境和科研氛圍。目前,兩地園區建設運營公司已實現高管互派,未來可考慮進一步融合發展、協同共進。如在合作區資源導入上,依託香港加大海內外科創資源的引進力度,尤其是對境外創新型人才的引進。

    基礎研究的核心是高端人才
 
    其三,深化對基礎研究支持的理解。王昱文提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聚焦的核心是基礎研究,而基礎研究的核心是高端人才。加強國內外高端人才的線下真實聚集,延伸可用外圍人才的線上虛擬覆蓋,方能彌補深圳本地基礎研究人才相對不足的瓶頸。圍繞人才鏈的延伸和擴展,帶動產業鏈導入、創新鏈協同、教育鏈配套。高端人才的鏈條式集聚規模和創新科研能力的協同式合作廣度,是能否形成創新策源地乃至基礎研究的閉環高地的關鍵。所以政府各部門應積極牽引人才鏈條式聚集,引導科研創新協同式合作。深圳市政府提出「清單式引進高精尖缺人才」、「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嚮往集聚地」;福田區提出「福田英才薈3.0」政策,探索「產品化」「菜單式」人才政策和服務模式,都是深入理解基礎研究支持的良好開端,並還可以繼續深化、拓寬、做細做實。
 
    此外,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作為科研創新活動全過程的關鍵一環,其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基礎研究的成敗和投入資金績效。王昱文建議要用系統化思維解決基礎研究項目管理和成果轉移轉化問題,包括基礎研究項目管理部門要引入商業思維、風控意識,將商業思維量化貫穿於項目管理的主要環節;要完善科創服務體系,鼓勵專業化的技術轉移轉化機構和團隊發展壯大,讓綜合性的科創服務企業、創投機構、天使和風投基金等成為技術轉移的主要推手等。(記者 姚志東)
 
[責任編輯:薛正軒]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