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义利并重 邵东满天下

2014-06-24
来源:香港商报

2020实现规划后的邵东县

  【香港商报讯】2010年,湖南省商务厅做过一项调查。截至当年的8月份,邵东在东盟地区投资兴业的人数达到了8万人,遍布东盟十国,其中,在老挝做生意的人最多,达到4万多人,泰国约为5千人。邵东人在东盟创办企业之多,不但在全省位居第一,在全国也位居前列,8万多邵东人在东盟的投资已超过14亿美元,兴办企业2000多家,其中生产型企业300多家,商贸公司1000多家。这些闯荡东南亚的邵东人中,已有80%的人晋级‘百万富翁’(相当于6.4万人)、22%的人晋级‘千万富翁’(相当于1.76万人)、5%的人晋级‘亿万富翁’(大约4000多人)。

  据相关资料显示,能商善贾的邵东商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本地有一部分企业家,他们主要从事生产和物流运输;国内其他省市县区有一部分从事货物流通的小老板,他们大都是进行货物中转或直接从事终端销售;还有一部分就是在国外做生意的,他们当中既有生产者,但更多的是从国内贩货到国外销售。截止2010年8月,湖南省共计核准对外投资企业379家,其中主要是由邵东籍商人组成的的邵商投资设立的,就达到104家,占全省的26%。

全国文明市场—邵东工业品市场

  邵东县地处内陆省份,不沿边,不靠海,并不具有太多先天优势条件的地方,“邵东满天下”现象的背后,最核心的内生动力来自哪里?一份由湖南省商务厅以《邵商闯东盟——关于邵东人在东盟投资合作的情况调研》为题作出的调研报告指出,有三个方面的关键原因值得注意。一是“原始的‘草根’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邵东是湖南人均耕地最少的县,为了谋生,他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改革开放以来,邵东人挑着小商品走村串巷,走出邵东,走向全国,走进东盟。二是内部互助帮衬的老乡情怀。背井离乡的邵东老乡们,有的实力强,便经常赊货给一些小户和困难户经营,大帮小、富帮穷。看到发展商机就积极告诉同行,而不是闷声独享,动员大家一起把生意做大。通过‘亲帮亲、邻助邻、你带我、我扶你’的方式,将境外经商或办企业的规模日渐扩大。三是善捕商机的战略眼光和快捷的行动力。邵东人善于从细微之处捕捉商机,他们一旦发现商机,不喜坐而论道,而会立即付诸行动。

商贾之城—湘中经济带的璀璨明珠.

  【品牌战略 邵东闯天下】

  箱包“走”天下

  邵东县箱包皮具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基本上是家庭作坊式生产,产品以仿冒和贴牌为主。这几年,该县致力促其转型升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其发展的政策,规划建设了总投资达5亿余元、占地515亩、湖南最大的皮具工贸园,已入驻生产企业120余家、经营户719家。县财政还每年拿出500万元,设立品牌质量奖、技术创新奖等。仅2012年,全县皮具企业新增注册商标219个。

  邵东是“湖南箱包皮具第一县”。全县拥有箱包皮具生产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200余家,经营户800余家,从事箱包皮具配件生产和销售的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成为当地5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箱包皮具产业生机勃勃,企业赶做订单,市场生意红火,投资10亿多元的国际皮具商贸城在抓紧建设,今年箱包皮具企业已新增就业近2000人。

  目前,邵东箱包皮具产业正阔步迈向园区化、产业化、品牌化,形成了集原材料供应、皮具及配件产销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开发出书包、背包、旅行包等7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拥有注册商标421个,其中省著名商标7个、省名牌产品1个,书包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

  2013年4月29日,邵东县被中国皮革协会定为中国箱包皮具生产基地。据中国皮革协会负责人介绍,目前邵东已成为全国8个箱包皮具生产基地之一,年产量居全国第四。

邵东东大门—杨桥新镇

  红包“红”天下

  邵东县文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市场稳定的发展趋势,全县现有文化经营单位389家,文化产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行业增加值近10亿元,从业人员达3万人。

  以永吉红包、宾王扑克为龙头的文化、印刷产业浴火重生,产品成功打入全国和国际市场。永吉红包为永吉纸品有限公司主打产品,该公司创办于1999年8月,位于邵东县公园路69号,公司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主要生产“永吉”牌红包、请柬、笔记本等喜庆用品。产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90多项专利,2010年通过ISO9001:2008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12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拥有自主品牌的私营企业。

  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创新、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经过多年的不谢努力,“永吉”牌红包在国内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企业已具规模,并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设备,企业技术力量雄厚,产品品与款式不断更新。公司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产品畅销国内及东南亚市场。

  火机“火”天下

  打火机行业协会大力配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发展”方针,对行业资源与产销进行了整合提升。所有打火机零配件及各项加工工艺,如打火机的塑料原料、金属零件、压电、风罩、包装材料等原料配件的采购,以及电镀、喷漆等加工工艺的配套,均能在半径20公里的地域范围内完成。2007年,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引导成立了打火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使整个行业形成了“统一配额、统一价格、统一运输、统一保险”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打火机龙头企业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由8家打火机出口企业和4家配套企业组成,公司实际投资4.8亿元,总占地面积1080亩,厂房面积26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和自有资金10亿元,员工1.5万余人,2012年出口产品10亿多支,内销5亿多支,年产值8亿元。2010年3月,邵东自主研发制造的打火机出口伊朗,这是湖南省自主研发模具制造的首批出口打火机。目前,全县打火机行业共注册国内商标62个,境外商标14个,省著名商标3个,获得国家专利198个。行业按照欧盟ISO9994质量标准执行,70%的产品升级为电子打火机。东联、龙丰、环兴、顺发、吉利、茂盛等6家打火机企业的产品被评为湖南省国际知名品牌,韩国总统府专用礼品打火机就是龙丰公司设计制造的。近年来,邵东县着力打造“大通关”平台,在墨西哥、迪拜、印尼、泰国、老挝、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营销中心,东亿电气承制韩国总统府的礼品打火机。

  目前,全县现有打火机生产企业1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出口企业12家,内销企业34家,另有配套企业50余家,模具研发中心2个,年产打火机50亿支,解决劳动力就业8万余人。产品包括电子机、砂轮机、防风机、多功能机等4个系列6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东南亚、美、非等70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打火机行业实现产值20亿元,上缴国、地两税1.5亿元,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出口总数量占全国打火机行业的70%、居全国第一,打火机产量居湖南省第一位。

  五金 “响”天下

  邵东素有“五金之乡”的美誉,五金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种类多、总量大。从18世纪开始,民间手工生产的日用五金工具等产品,就畅销西南各省,享誉全国。目前,全县现有五金企业1086家,其中规模企业36家,行业集团公司恒源五金集团正在组建中。产品包括扳手、锤子、钳、农具等8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70%以上出口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中东及港澳台地区。全县拥有五金生产线300多条,年生产能力达10亿件套,年消耗钢材6万余吨,从业人员5万余人,2012年销售产值达60亿元。

  2006年6月,成立了五金行业协会,促进企业走互利互惠、资源共享、联合发展的道路。行业协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邵东五金产业被列入湖南省50大产业集群之一。五金行业协会还制定了行业品牌发展战略、产品行业标准和企业管理规章,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提高质量、树立品牌,全县现有10余家科技型民营企业,拥有“湖工”、“飞狮特”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20多个专利产品,有10多家五金生产企业先后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部分产品已免检进入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生态邵东

  【崇商为怀 邵东汇天下】

  “你从田野走来,提篮小卖,汇成商海;你从乡村走来,作坊兴工,创响品牌。”这是邵东县政协主席申桂荣所做《邵东人凭什么》歌词里对当地经商者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个地处湘中腹地的县城,邵东创造了名扬海内外的“邵东现象”,享有“商贸之城”、“百工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更是成为了湖南省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验区。随着越来越多的亿万富翁的诞生,随着邵商大军的不断扩大,随着越来越多在外打拼想回报桑梓的邵商想衣锦还乡,邵东原有的市场和规模已经难汇群英。如何为他们提供服务,让老乡回家乡投资,发展家乡经济成为了近年来当地县委、县政府时刻思考的问题。近几届政府从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入手,提出了兴工旺商的战略,在县城东部再造邵东新城,积极推进2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建设,承接大工业、大品牌到大园区转移。 目前,全国人大代表邵东籍商界巨子刘国忠先生总投资120亿元的邦盛凤凰城、国际五星级大酒店和总投资1.5亿元的广西玉柴顺风农机都已开工建设,成功引进邵东老乡总投资20亿元的修正药业集团项目。

  同时,作为生态产业园中唯一的配套物流园——总规划面积约为1000亩邵东星沙物流园项目也已经开工。该项目将先期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行物流信息化管理,并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物流,服务于邵东县域内外物流需求。

  邵东正举全县之力,努力把生态产业园建设成为对中外投资者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世界县市级一流发展平台。生态产业园将会成为邵东富民强县的希望之园、活力之园、财源之园。

  湖南邵东,这颗湘中经济带上的璀璨明珠,定会把握机遇,引领发展,为促进湖南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记者张自力 刘佑祥 通讯员彭鹤鸣 申湘东 曾晓风)

[责任编辑:李寧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