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打獨斗”到九城攜手 泉州13年海絲申遺路回眸
自2001年4月泉州正式啟動“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以來,至今已有13年。其間,泉州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海絲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完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市最大一次文化遺產保護工程。
近日,絲路陸上部分的成功申遺,海絲有望作為拓展項目並進名錄,令社會各界對海絲申遺燃起更大的希望。再次回眸13年申遺路,泉州海絲文化遺產申報從“單打獨斗”,到與寧波、廣州等9個城市捆綁申遺,始終堅持不懈,獲得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
□本報記者 游怡冰
2001年海絲申遺正式啟動
“泉州是宋代城市的代表,老城區保護得很好。這座城市見證了我國對外交通史的輝煌,是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來泉考察海絲文化遺產保護和申報前期准備工作情況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孫華教授這樣肯定泉州海絲申遺工作准備情況。
盛贊,凝聚的是十年的申遺長路艱辛。我市海絲申報工作分布區域較廣,整治建設項目多達120多項,涉及7個縣(市、區)的11個鎮和11個村,覆蓋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在2001年,我市海絲申報正式啟動,當時就成立了市“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並分設5個職能小組,全方位、系統地展開工作。
隨后的幾年內,不斷地探索、拼搏,申遺工作踏出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保護規划通過了國家級專家小組評審,得到省住建廳、省文化廳的批准並正式實施;各考察點文物主體修繕和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完成了申報文本的編寫並送國家文物局審定;《福建省“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公布並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至2005年底,各考察點文物主體修繕和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基本完成,文物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形成了與文化遺產和諧的景觀風貌。通過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官員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家等到泉州考察、指導,我市還專門成立了“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專家顧問組,對泉州的申報工作出謀划策,提供決策依據,大大提高我市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科學性、權威性和有效性。
洛陽橋入選海絲考察點 (資料圖片)
18個考察點修繕整治基本完成
在沿海城市中,泉州保留有最豐富的海上絲綢之路遺址,本來是希望作為唯一的城市申報海上絲綢之路的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因此很早就着手申報工作。如今,在與寧波、廣州、揚州等九城捆綁申遺的情況下,泉州仍是當仁不讓的龍頭。
據悉,新的海絲申報文本按國家文物局的最新要求在體例和內容方面都有較大的改動,特別是9個城市聯合申報后,涉及的文物類型很多,面很廣。申報文本編制單位共選取泉州18個點入選,即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美山碼頭、文興碼頭、九日山祈風石刻、真武廟、天后宮、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開元寺、伊斯蘭教三賢四賢墓、清淨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德濟門遺址、洛陽橋等18個列入考察點,市級文保單位泉州市舶司遺址、來遠驛遺址、清白源井列為備選點。
近年來,我市先后投入億元資金對18個海絲代表性考察點進行修繕整治,目前各考察點文物主體修繕和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基本完成。近期,晉江草庵和金交椅山古窯址兩個“海絲”考察點將分別成立文物保護管理所,負責日常管理。
在確定捆綁申遺后,泉州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協作。積極主導開展海絲文化學術研究,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設立全國性學會“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創刊國家級學刊——《海交史研究》,至今已經出版了60多期,為培養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力量提供了重要陣地和交流平台。同時,加強與申報城市的合作,先后在廣州、蓬萊、寧波、北海召開城際間聯合申報座談會、交流會、學術研討會等。2011年,泉州市政府與其他申報城市在寧波簽署了《海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共同行動綱領》,建立起了聯盟機制。
“文都”系列活動擴大海絲文化宣傳
絲路陸上部分及大運河的成功申遺,給予海絲申遺工作許多啟示。可以發現,在前兩者的申遺工作中,不乏火力集中的宣傳大作,鴻篇巨制層出不窮,為申遺工作推波助瀾。
回顧往年,我市已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和保護海絲文物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和載體,有步驟、分階段進行宣傳。包括與中央電視台、香港陽光衛視等20多家媒體密切配合,推出一系列專題、專版宣傳;開展“海絲”標志的征集啟動,評審確定了“海絲”標志,並注冊成為商標等。另一方面,為挖掘文化資源,促進國際交流,泉州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還舉辦 “泉州港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中華文化與域外文化互動暨“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大型活動,既為申報“世遺”助威造勢,又為傳播、弘揚海絲文化提供廣闊平台,同時也對文物保護與管理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如今,結合“文都”及“2014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我市也推出系列活動,掀起新一輪海絲文化宣傳熱潮,力促在海內外形成海絲申遺共識。
我市策划了東亞文化之都·泉州——2014活動年“海絲”系列活動,通過數字博物館等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推動海絲文化的數字化保護和展示;扶持海絲文藝創作,打造一批海絲旅游示范基地,打響海絲文化品牌。同時,推出系列“海絲”重頭戲,包括組織舉辦9城市聯合申報“海絲”城際聯席會議、海上絲綢之路品牌博覽會、新世紀絲綢之路經濟論壇暨新絲綢之路華媒萬里行、“歷史與現實: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第四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高峰論壇等系列活動。
據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陸上絲路申遺成功代表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申遺工作就完成了一半,也將更加激勵海絲申遺工作,只要九城繼續把工作做好,2015年以后的任何一年海絲都有可能作為拓展項目並入陸上絲綢之路而完成了整個絲綢之路的申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