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7月22日电 (陈拓)“福建当前应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重点,突出东盟十国这一区域。”福建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宋克宁7月2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福建与东盟的历史渊源、地理区位和现实基础,是宋克宁作出上述表述的考虑因素。在宋克宁看来,福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着特殊优势。
首先,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泉州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的主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漳州月港是“海上丝绸之路”明朝中後期的始发港。福州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基地。
其次,作为中国面向亚太地区的主要窗口之一,福建与东南亚国家特别是东盟各国渊源深厚,友好往来历史久远,经贸关系稳固。具体表为四个方面:
福建与东盟人缘深、文缘近。东盟国家2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近1000万人祖籍福建;除地缘相近外,人文风俗类似,民间交流量大心理距离小,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有天然的优势和氛围。
福建与东盟资源、产业互补性明显。福建产业基础完备、资金和技术力量相对较强,产品性价比高,尤其是建材、纺织服装等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而东盟是福建资源型、原料型产品的重要来源,且拥有近6亿人口的消费市场。
福建与东盟素以经贸打交道,2000多年前就有商贸往来。东盟国家是近十多年福建主要领导首次出访的第一选择,缅甸、老挝、新加坡、柬埔寨、菲律宾和越南等东盟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後率团来访,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福建设立总领事馆,福建已与东盟国家建立8对友城。
闽台特殊关系是福建与东盟交往的有效载体。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台湾龙头企业通过东盟国家投资福建,带动福建相关产业的发展。在闽台资企业销往东盟的加工产品所占比重也相当大。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後,更进一步促进福建、东盟、台湾三地间的物流和资金流。
由是,福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突出东盟,加强交流与合作。宋克宁说,福建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主动融入中国—东盟国家合作框架,率先谋划与东盟国家合作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首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共18个,其中地方项目仅4个,福建就争取到3个。目前,福建省外办正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动三个项目的落地实施。
今年来,东盟10国首次悉数参与“第四届南洋文化节”,南洋风情浓郁;首届“福建省东盟政府官员研修班”开班;“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平台”在福州马尾揭牌;设于福建农林大学的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泰国签订菌草开发合作协议……福建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强力推进。
目前,福建正加紧制订融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方案。宋克宁透露,福建近期将着力推动“丝路帆远——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年底赴联合国办展,以及2015年开始赴东盟巡展;组织大型舞剧“丝海箫音”赴东盟演出;从今年起连续三年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举办“福建周”。
在人文交流之外,福建企业与印尼华人企业合作开发海洋渔业养殖,推动菌草民生国际工程项目更多走进东盟国家,在闽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海丝”沿线国家设立经济合作产业园,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等项目,也提上福建开拓新丝路的日程。
宋克宁表示,下一步福建还将落实与泰国孔敬府、菲律宾内湖省、越南广宁省、东帝汶帝力区、马来西亚沙巴州等东盟国家的省(邦、州)结好事宜,为深化交流合作构筑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