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甘肅農村低保問題面面觀

2014-07-29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低保是廣大農村比較關注的話題。本組圖片均由本報記者朱宇鯤攝

  

  有人建議,變“輸血”為“造血”,更有利于改變貧困面貌。

  農村低保事關貧困低收入者的衣食冷暖,我省農村低保制度實施6年來,目前有300多萬困難群眾享受着這一惠民政策。2013年的數據顯示:全省有1956萬農村人口,其中330.6萬人納入低保,佔全省農村人口的16.9%。2012年,我省共發放農村低保資金33.7億元,農村低保充分發揮了兜底保障、維護穩定和消除貧困的作用。

  但隨着國家對農村低保資金投入越來越大,享受低保的標准越來越高,許多農民對低保問題越來越關注,心態也由過去的“以吃低保為恥”變為如今的“以爭低保為榮”,加之農村低保工作機制體制建設還不夠完善,農村低保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逐漸突顯出一些較突出的問題,成為基層政府和社會救助部門的一大難題。

  記者通過深入調查走訪,聆聽社會各界聲音,試圖探求現行農村低保制度存在的問題,分析其成因,以期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案。

  本報記者朱宇鯤

  低保評定發放過程中問題多

  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本報記者先後深入蘭州市永登縣、定西市安定區的多個鄉鎮、村社進行深入調查,發現在農村低保的評定、發放過程中存在以下幾類問題。

  定西市安定區葛家岔鎮中寨村村民聯名反映:村里的低保沒有公示過,享受低保的人都是村委會研究決定的。許多人不符合條件也享有低保,這其中不乏村干部的親戚、親房。

  定西市安定區高峰鄉牌坊村十余位村民聯名反映:六社村民孫耀前有三女一啞妻,在群眾的努力下,為孫家爭取了一個低保名額,但不知什麼原因,享有多年的低保又被去掉。

  定西市安定區高峰鄉牌坊村村民還透露,鄉政府和村上的干部為了把有限的低保名額能夠分給自己的“關系戶”,又能兼顧到村上的“窮人”,他們還想出了“拆分戶口”和用“假低保證”的招數。

  村民爭的是低保政策性的待遇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由于我省農村人口眾多,整體經濟水平低下、農民收入渠道單一,再加上低保“含金量”的不斷增加,原來不被太多人關注的低保身份成了人們爭奪的“香餑餑”。

  曾參與調查定西市安定區城鄉居民低保狀況的農工党甘肅省委定西支部主任委員連振波認為:“說白了,村民們爭的並不是每個月幾十元的低保費,而是低保這個身份。”

  連振波解析,根據現行低保政策,低保戶不僅每月能領到國家發放的補助金,還能在醫療補助、學費減免以及廉租房制度、大學生安排就業等方面享受政策性待遇,因此,低保成了不少人追求的“香餑餑”。

  “通俗地來講,就是低保的‘含金量’提高了。”農工党甘肅省委定西市安定區總支委員劉景春補充說。

  確定低保對象缺乏有效審核

  連振波在調查中發現,在低保評選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低保對象的界定不規范,不夠嚴格,而且對農民家庭收入測算不科學,存在超標納保,應保漏保等不合理現象,確定保障對象尤其是農村低保對象的標准和范圍仍然達不到規范化和透明化。

  如定西市安定區西巩驛鎮農村低保已保人員佔農業人口的18%。但是全鎮的貧困面卻是43.8%,這樣就造成了“低保名額少、貧困人口多”的現狀。在同一水平線的貧困戶很難分清誰最困難,就造成了有的村民享受到低保,有的享受不到,從而引起群眾的矛盾。

  定西市安定區西巩驛鎮党委書記楊尚東坦言,在西巩驛鎮,除了特別貧困的8%的對象外,其余貧困對象從外表看也很難分辨貧富差距,因病返貧、因學返貧的情況也很難精確統計;其次,除了带有共性的銀行存款無法查實、務工收入及隱性就業、彈性就業收入難于核實外,農村低保對象的飼養收入、農作物收入的估算也很難做到絕對准確。

  由此造成了在確定低保對象時對農民收入缺乏有效的審核手段,導致了在實際執行時尺度把握無法統一的問題。

  基層工作人員嚴重不足

  采訪中,不少鄉鎮負責人表示,負責基層民政工作的經辦管理機構及工作人員嚴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低保工作的順利開展。

  永登縣上川鎮負責民政工作的專職干部僅有3名,他們負責着全鄉821戶2293人的低保評議、發放工作。

  “低保工作量大、難開展。”這是很多鄉鎮民政專干的心聲。

  2013年上半年,為了全面了解全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機構建設情況,掌握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省人社廳會同省財政廳分別對隴南市、白銀市、張掖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能力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低保工作僅僅是社會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涉及人數多,量大面廣,同時這些工作人員還承擔着村干部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等工作。”省財政廳社保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任務繁重,人員緊張,隊伍不穩定,工作力量薄弱,編制人員和實有人員少與工作任務重的矛盾日趨突出,處于小馬拉大車的狀況。

  該負責人解析,由于工作機制的不健全,工作人員管理不到位,存在着多頭管理的問題;同時基層鄉鎮、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一方面受到鄉鎮、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領導,另一方面受上級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業務部門領導,身份尷尬,工作中難免有阻力。同時,他們還要承擔鄉鎮、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分配的各項其他工作任務,不能做到專職專用,精力分散,業務主管部門不便規范管理。

  “目前,全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人員與參保人數之比為1∶5500。”省人社廳農保處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人員缺編現象嚴重,普遍存在着一人兼多崗,一身兼數職的現象,內部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無從談起,極不利于基金征繳、待遇發放、基金安全管理等各環節管理制度的落實,也無法形成相互監督、相互約束、相互制衡的工作機制。

  繼續加大違規低保清退力度

  如何實現“應保盡保”、杜絕“騙保賴保”、確保低保政策公平正義的實施,已成為基層政府和社會救助部門需要正視和解決的一大課題。

  早在2013年9月初,省政府辦公廳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低保清理和規范工作的通知》,對全省范圍內的農村低保進行清理和規范。

  今年4月底,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城市低保清理和規范工作的通知》,對城市低保清理和規范工作提出了更嚴格要求,並明確了重點內容和具體政策,其中,低保聽證實行無記名投票,濫用職權搞“人情保”“關系保”將被曝光並倒查究責。

  近兩個月以來,各地對低保存在的問題不遮不掩、動真碰硬,徹查了一大批“人情保”“關系保”“福利保”等各種違規低保現象。

  正寧縣先後取消了不符合保障條件的城市低保對象23戶52人,農村低保對象56戶106人,摸排出家庭生活困難,沒有納入保障范圍的城鄉困難群眾98戶186人。

  永靖縣“查低保、糾偏差、促公正”活動開展以來,清理核查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2125人,其中農村低保對象1952人,城市低保對象131人,農村五保對象42人。

  臨夏回族自治州在清理清查城鄉低保工作中,對發現的6起違規違紀問題進行了嚴肅處理。

  截至目前,涼州區共報停不符合條件的城鄉低保對象1035戶2526人,清理出財政供養公職人員、村干部及其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子女)享受低保530戶1096人。

  ……

  一串串數字的背後,彰顯了各地規范低保的決心,也有效地促進了低保政策的落實。

  同時,針對目前農村低保工作存在輪流“坐莊保”“分戶保”“人情保”“關系保”等違法違規現象,省政府辦公廳明確要求各縣市區、鄉鎮政府對已經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救助對象,采取多種方式,定期跟蹤檢查其家庭收入等變化情況,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動態管理機制。

  建議收縮三四類低保

  為了破解“民不患寡而患不均”這一難題,農工党甘肅省委會建議相關職能部門采取“縮面強點”的措施。

  由于三、四類低保量大面寬,界定困難,又形成對一、二類低保戶利益擠佔,建議取消第四類,縮減第三類,把資金用于特困戶救助大病治療、子女教育以及面對全社會不可預料的突發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難居民一次性補貼,提高一、二類低保標准。

  對此,定西市安定區西巩驛鎮党委書記楊尚東建議,住建、工商、車管、稅務等部門,要加強低保工作的聯動協查,對提出低保申請家庭的城區住房、經營實體、車輛等經濟情況及實際生活水平進行調查核實,及時清理超標對象;提高60歲以上農村老人的養老金發放額度。

  “變‘輸血’為‘造血’”楊尚東建言,通過扶貧項目、資金及技術、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有計划、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鼓勵和扶持,促進他們搞多種經營,使低保戶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量力而為的就業和創業,使低保戶改變貧困面貌。

  提高基層經辦管理機構能力

  “鄉鎮民政站辦公設施落後、人員少且無固定編制。”楊尚東透露,民政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每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失誤,他建議,通過增加民政辦的辦公經費及配齊辦公設施等方式,來提高硬件能力,以適應當前的精細化工作需求,使之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為民服務;同時建議增加固定的民政工作人員編制,確保專業人員的穩定性和長期性,並且加強鄉鎮民政干部的管理及培養,從而打造一支責任心強、思想作風正、業務精通的農村低保工作隊伍。

  對此,省人社廳會同省財政廳形成的《全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能力建設調研報告》建議:各縣市區經辦管理機構名稱統一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局”,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正科級建制,根據應參保人員數量配備3-15名工作人員;鄉鎮(街道)統一設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辦公室”,由副鄉鎮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工作人員由縣市區人社局歸口管理,單位性質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根據應參保人員配備3-6名工作人員。同時,建立相應的財政投入和人員編制動態管理制度,加大經辦能力培訓力度,加快信息系統建設和技術更新,提升經辦水平。

  “一系列的保障政策能夠為低保中出現的種種亂象保駕護航,關鍵在于基層工作者對政策的落實和執行。”有業內人士坦言,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大低保政策宣傳力度、嚴把低保准入審核、強化低保運行的監管機制。

[責任編輯:羅強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