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8月1日电 (林春茵)武夷山下,茶香氤氲;下梅村口,梅溪潺潺。17至19世纪之间,下梅村作为福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日行竹筏300艘,转运不绝”,历经中、蒙、俄三国200多个城市,成就延绵1.3万公里的“万里茶道”。
“我们正在激活这条沉睡的国际古商道,依托‘万里茶道’线路文化遗产,促进沿线城市在文化、旅游和商贸交流与合作。”武夷山市副市长彭秀莲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万里茶道”南起福建武夷山,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8省(自治区),向北延伸,穿越蒙古戈壁草原,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然後由东向西延伸,横跨西伯利亚,继而通往欧洲和中亚各国,是“丝绸之路”後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古商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将“万里茶道”和新世纪的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此後一年多来,“万里茶道”这条曾繁荣两个半世纪、连接中蒙俄的国际古商道,正在三国多边交流合作下趋於复苏,迈上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新征途。
“各种人文交流交往合作正在趋於密切。”彭秀莲透露,武夷山选送了一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歌舞表演,赶赴内蒙古二连浩特,与蒙古国、俄罗斯的“茶叶之路”沿线地区代表城市一起于8月1日进行专场演出。
武夷山市文体新局局长林建江表示,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武夷山市已对与“万里茶道”有关的文物古迹进行了初步摸底。“目前,已发现三条古水路、三大古码头、三条古驿道为‘万里茶道’运载商贸物资的重要通道和物证。”
不独武夷山在发力,“万里茶道”沿线城市也在悄然推动智库、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媒体等为“万里茶道”申遗“预热”。二连浩特举办“茶路文化节”,中蒙俄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形式演绎茶叶商道的峥嵘岁月。武汉媒体已发起“重走万里茶道”的活动,报名火爆。俄罗斯茶商聚集的网站——莫斯科“茶叶论坛”上,三国沿线城市或联手申遗的相关专题引起广泛关注。
媒体催发的“万里茶道”文化亦方兴未艾。中国中央电视台2006年初播出电视剧《乔家大院》,再现了山西商人将武夷茶卖到俄罗斯的历史画卷;2011年,中、俄、蒙、美四家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万里茶路》专题片在武夷山开机;2012年,中央电视台和中、蒙、俄相关机构联手打造90集大型纪录片《茶叶之路》,从武夷山出发,探寻历史上的茶叶贸易盛况。
中蒙俄三国沿途城市之间的政府机构、社团、行业商协会之间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有望在今年11月中旬达成。第三届万里茶路与中蒙俄城市发展市长峰会、“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今年11月将在武夷山市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期间举行。
对於“万里茶道”申遗,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舒琳向中新社记者坦言,“一切刚开始”。舒琳称,目前正推动八省区商建共同合作机制,对“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进行资源调查、遗产价值与比较分析,“同是线性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和大运河都已经申遗成功,这给了我们很大鼓励。”
国家旅游局丝绸之路总体规划副组长、清华大学教授乔然认为,武夷山拥有原生态的“万里茶道”起点的人文景观,“要大胆亮出来”,可从提升旅游项目的品牌意识出发,“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共同对接,形成‘茶丝之旅’热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