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湖南新聞

隆回縣金銀花產業嚴峻形勢分析

2014-08-18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劉佑祥 通訊員曹良海)隆回位于湘中偏西南,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縣。隆回歷史上盛產野生金銀花,引入家種歷史悠久,目前全縣從事金銀花種植的花農18萬人,隆回金銀花主要品種為灰氈毛忍冬,2010年種植面積21萬畝左右,年總產1.2萬余噸(干花),約佔全國金銀花總產的50%,約佔全國灰氈毛忍冬總產的70%,初級產品總產值過12億元。隆回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原生態金銀花種植區、金銀花集散中心。2014年,花農開始放棄管理金銀花,放棄面積達5余萬畝,現能正常生產大概只有16萬畝,產量減少近三分之一,干花產量8000余噸,原有12億的產值直接降至2億元左右。

  隆回金銀花質量上乘,具有如下明顯特點:一是品種優良,2005年隆回從灰氈毛忍冬選育的“金翠蕾”、“銀翠蕾”、“白云”三個新品種通過國家林業局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獲得國家級林木良種證書,是我國金銀花良種唯一獲得該殊榮的品種;二是綠原酸等有效成分含量高,經湖南中醫藥大學、南京藥品檢測所等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綠原酸含量大于4.2%,最高達12.6%;三是富含抗腫瘤的特殊藥用成分皂苷,對治療肺癌等惡性腫瘤有獨特效果;四是富含硒元素,隆回與湖北施恩、陝西紫陽並稱“中國三大硒都”,富硒面積居三者之首,經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檢驗,隆回金銀花硒含量達0.98mg/kg,達到了國家規定的富硒食物標簽標准。隆回金銀花在發展過程中獲得了一系列金字招牌:2001年,隆回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金銀花之鄉”;2004年,隆回金銀花載入200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和2009年,隆回金銀花分別被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國家工商總局核准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和“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金銀花產業項目作為重點項目被國務院納入《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划(2011—2020年)》。

  一、隆回金銀花是產業扶貧的成功實踐,是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

  1、金銀花是隆回人民“致富之花”

  隆回金銀花主產區小沙江地區,平均海拔1350米,是一個瑤漢雜居的高寒山區,氣候惡劣,“八月飛霜雪,六月蓋棉被”,全年雨霧天長達260天,無霜期僅202天,素稱“隆回小西藏”。由于自然條件異常惡劣,這里十年九災,農作物十年九不收,農民生活長年處于赤貧狀態,90%以上的農民靠救濟和乞討過饑荒。

  上世紀90年代初,該縣被列為第一輪國家級貧困縣,時任省長陳邦柱親臨該縣小沙江地區開展實地調研,指示小沙江地區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金銀花產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曾任省委書記楊正午、省長周伯華都先後到小沙江地區開展調研,要求將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作為高寒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曾任市委書記蔣建國、盛茂林等都把建整扶貧工作聯系點安排在小沙江地區,蔣建國書記更是七上小沙江地區,指導把該縣建成規模大、知名度高的金銀花產業大縣。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下,隆回縣為金銀花產業累計投入1.8億元,突破技術落後、品種雜以及沒被錄入國家藥典等制約金銀花產業發展的一條條“軟肋”,將這朵小花做成了佔全國一半以上份額的大產業。金銀花成為小沙江等少數民族地區名副其實的“致富之花”、“幸福之花”,金銀花也由此被隆回人民定為縣花。

  2、隆回金銀花綜合效益顯著

  一是生態效益顯著。金銀花既是一項高效農業種植項目,還是一項極具旅游觀光和生態建設作用的可持續發展的長效項目。十二五期間,隆回縣委縣政府將金銀花的栽種發展納入了退耕還林項目,享受國家退耕還林的一切補貼優惠政策,全縣金銀花生產基地折合林地面積21萬畝,提高森林覆蓋率個4.9個百分點,金銀花產區生態環境大為改善。目前,該縣是“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中國生態環境建設示范縣”、“全國退耕還林工作先進縣”。金銀花作為國家林業局、財政部、審計署的領導視察隆回退耕還林工作時稱贊的“綠色產業扶貧路子”,為該縣羸得山青、村美、民富、林茂糧豐的良好局面,實現生態秀縣戰略,作出重大貢獻。

  二是扶貧輻射带動作用顯著。金銀花栽植不僅解決了隆回18萬花農的產業發展問題,带動了當地旅游和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而且带動周邊的敘浦、中方、新化發展金銀花種植面積12萬余畝,隆回已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廣、產量最大、富民作用最強、示范輻射带動力最大的金銀花生產基地縣(市),對于武陵山片區產業扶貧也產生着重要輻射作用。隆回金銀花品種已被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列入生物醫藥產業優勢藥材資源,並作為重大項目之一被列入了《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划(2011-2020年)》。武陵山片區涉及湖南、湖北、重慶、貴州4省市的11個地(市、州)、71個縣(區、市),片區內少數民族人口約佔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的1/8,境內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瑤族、仡佬族等9個世居少數民族,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于一體,是跨省交界面積大、少數民族聚集多、貧困人口分布廣的連片特困地區。近年來,隨着我國中醫藥事業逢勃發展和國家扶貧政策大力實施,給金銀花產業發展壯大带來歷史機遇,在產業發展中,老百姓把金銀花看成脫貧致富的命根子,也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如今,在國家扶貧政策大力支持下,隆回金銀花品種在全國金銀花行業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武陵山片區共種植金銀花40萬畝左右,金銀花產業受惠貧困人口達3600萬人以上。金銀花產業已成為該貧困地區尤其是貧困少數民族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三、富民產業遇“寒流”,當前隆回縣金銀花產業發展面臨的嚴峻困境

  (一)藥典分列成隆回金銀花發展不利拐點

  2005年版、2010年版《中國藥典》把忍冬作為金銀花藥材的唯一來源,灰氈毛忍冬、紅腺忍冬、華南忍冬等歸為山銀花,山銀花由此成了金銀花項下分列出來的新增品種,在市場流通、臨床作用、質量評定以及與金銀花在應用上的區別等方面都要從零開始。自此,隆回原佔全國金銀花70%市場份額將損失殆盡,產業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而在山銀花遭受更名的同時,又遭到北方金銀花利益集團的大肆進行商業誹謗,更是雪上加霜。比較典型的是北方金銀花主產區以山東平邑九間棚公司劉嘉坤為代表的利益集團,以及與劉嘉坤利益相關的學術界非金銀花相關專業的牧草“專家”蔣高明、植保“專家”徐長青對我們南方金銀花的商業誹謗。據2013年9月湖南衛視和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分別曝光:九間棚公司斥資130萬聘請商界財視網文海軍專題炒作,在將劉嘉坤包裝美化成“金銀花產業的袁隆平”的同時,制造“山銀花藥性屬熱性,而金銀花性寒味甘,如果將山銀花當金銀花使用,嚴重者會危及生命!”、“金銀花藥性寒,與文獻記載一致;山銀花藥性熱,與金銀花藥性完全相反”等大量網絡謠言,針對山銀花進行商業誹謗,損害山銀花商品形象。他們還專題炒作王老吉、加多寶涉嫌用山銀花代替金銀花屬造假,有毒,上火。直指用南方金銀花生產的產品為假劣產品,讓南方金銀花原佔有的70%金銀花市場主體集體失語,在使用原料上避談南方金銀花。給南方金銀花造成上億元的慘重損失。因此造成在市場上,山銀花表現為金銀花的灰色替代品。由于藥典改版,山銀花名義上不能做金銀花銷售和使用,而獲國家審批能夠名正言順的使用山銀花的廠家和藥品寥寥無幾,用量更是杯水車薪。但是據對花農和本土金銀花經銷商調研,金銀花市場離不開山銀花,山銀花仍然是市場主流藥用產品,在金銀花市場流通,通用,然而,雖然事實上市場主要藥用產品為山銀花,但是由于藥典改版,山銀花不能名正言順的做金銀花賣,只能任由北方的利益集團趁機大量低價收購南方金銀花,再包裝、冒充成北方金銀花,高價賣出,花農利益處于任人宰割地位。前幾年,隆回縣金銀花一路貨緊價揚,干花價格最高時達每公斤200元,平均價格一直保持每公斤干花70元左右,鮮花8元左右。據調查,2012年至今,該縣剛上市的鮮花價格為每公斤僅3--6元,干花每公斤僅25—40元,全縣廣大藥農和經銷商幾乎在成本價和微利狀態下經營,老百姓種植積極性大大受挫,普遍存在棄采棄管現象,初步估計,全縣減產在三分之一以上,加之價格下降,原有12億的產值直接降至2億元左右。

  (二)國家藥典委無視基層政府為民請命,無回應,不作為

  為爭取公平正義,挽救遭滅頂之災的南方金銀花產業,全面落實党的扶貧政策,維護國家扶貧開發工作的成效與公信力,山銀花主產區地方政府、花農等紛紛向國家食藥監局、藥典委去函,反映訴求,要求出台專門政策,挽救扶持南方金銀花富民產業。有關請求函件及事項主要如下:

  1、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請支持將山銀花列入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金銀花項下的函(湘政函〔2013〕132號)

  2、山銀花主產區南方10縣人民政府(隆回、漵浦、新化、洪江、辰溪、秀山、綏陽、務川、南江、忻城)《關于明確山銀花與金銀花通用的請示》隆政呈〔2013〕103號

  3、湖南省政協社情民意第142期:《關于將我國南方“山銀花”正名為“金銀花”並列入國家藥典的建議》

  4、重慶市人民政府向國家食藥監局去函請求支持將山銀花列入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金銀花項下;

  5、南方五省成立的南方金銀花產業資源保護協會,自發組織了萬人簽名,已經寄送現任國家食藥監局局長,表達扶持產業、脫貧致富的心聲。

  但是所有這些請求函件,在國家食藥監局、藥典委都是石沉大海,至今無一得到他們的任何回音。

  今年以來,廣西、重慶、貴州、四川、湖南5省的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在參加全國兩會期間,以提案、議案等強有力的形式向党中央、國務院為南方金銀花正名反映訴求,為恢復金銀花在國家藥典和中藥處方、飲料配方中的應有地位積極努力。先後有20多位代表從各個角度進行了反映。兩會期間聯系湖南衛視、“湘聲報”等媒體進行積極報道。而截至目前,國家藥典委仍是鐵板一塊,總體上看,當前金銀花命運堪憂。

[責任編輯:劉宇婷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