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心貼心”和群眾交朋友

2014-11-05
来源:河南日报

  民權縣委書記、縣長姬脈常(中)和程莊鎮群眾拉家常

  本報記者 王平 本報通訊員 蘇超

  張詩河

  金秋季節,豫東大地一派繁忙景象。隨便走進民權縣程莊鎮的一個村莊,房前屋后,正在晾曬的剛剛收獲的花生顆粒飽滿,又粗又長的玉米棒子閃著金黃,讓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蔣莊村村民楊金剛老人高興地說,今年秋季大豐收,村民們種小麥的積極性也高漲起來了。你看,這才幾天的功夫,小麥播種已經全部結束了。

  ……

  當地群眾說,今年夏播以來,尤其是在秋作物生長的關鍵期,豫東地區沒有下過一場透雨。多虧了今年鎮里多方籌集資金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今年秋旱時讓全鎮的莊稼有條件澆上水,也多虧了全鎮黨員干部真心實意的幫扶,讓全鎮的莊稼都能澆上水,所以,秋莊稼基本上沒有受到干旱的影響。

  說起今年的莊稼,程莊鎮黨委書記李啟芳如數家珍,今年,全鎮新打機井79眼,修建溝渠40千米。今年夏播之后持續干旱時,全鎮黨員干部齊上陣,和群眾一起與旱魔頑強抗爭,共提灌河水8億立方米,全鎮近10萬畝秋作物普澆了3—4遍水,基本沒有受到干旱的影響,主要秋作物花生平均畝產達到800斤,玉米畝產超過1100斤,絲毫不比往年差。

  更可喜的是,莊稼豐收的同時,村民們的氣也順了,黨群干群關系也比過去和諧了。

  說起程莊鎮的這些變化,該鎮黨委書記李啟芳感慨頗多。

  李啟芳告訴記者,過去,程莊鎮黨委、鎮政府也致力于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改善了全鎮三分之二的農田灌溉條件,保障了惠民政策落實和資金的發放,一條條鄉村道路也變得平坦寬敞了,每年為群眾辦的大事、好事、實事多達30多件,投入也在千萬元以上,可群眾仍然有意見,對黨委、政府不理解,反映問題,提意見時有發生,有時還出現一些信訪案件。一句話,事沒少辦,好卻沒落多少。干部心里委屈,群眾滿腹牢騷,兩頭都有意見。這一直是農村工作的困擾。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讓基層干部的心漸漸明晰起來。尤其是總書記在蘭考提出,要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做為民務實表率,更是讓他們找到了做好基層工作的突破口。程莊鎮在商丘市委、民權縣委的指導下,以轉變干部作風為切入點,以維護群眾利益為落腳點,黨員干部撲下身子,心貼心和群眾交朋友,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措施,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想群眾之所想,干群眾之所需,急群眾之所盼,腳踏實地為群眾辦好事實事,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風貌均得到明顯轉變。

  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程莊鎮將“三求”、“三干”,作為檢驗干部作風的“天平”。所謂“三求”:一是求效,把群眾情緒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把群眾富裕作為第一目標,想事、論事、辦事,視群眾利益高于一切。二是求實。注重實際出思路,因地制宜探索推進經濟增長的新點子,想出幫農民群眾增收增效的好法子。三是求準。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堅持科學發展。所謂“三干”:一是實干,不做徒有虛名的“花瓶官”、混世混事的“糊涂官”、好逸惡勞的“享樂官”。二是敢干。敢于抓住時機,科學決斷,敢于承擔風險和責任。三是善干。不斷適應新形勢,把握新規律,控索新方法,尋求新突破。

  民權縣委書記姬脈常,以焦裕祿同志為標桿,在幾個月的時間內6次來到程莊鎮看望群眾,無論村頭巷尾,他與群眾席地而坐,拉著群眾的手噓寒問暖,促膝長談,千方百計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程莊鎮黨委書記李啟芳將辦公室和工作地點搬到田間地頭、搬到村頭和群眾家中,帶頭和村民結親戚、交朋友,為群眾增加收入出主意、想辦法,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老李”。

  鎮里的干部告訴記者,全鎮54個行政村104個自然村,村村都有他的“親戚”、朋友,像楊金剛這樣的老人他隨口都能叫上名字,知道家在什么地方,幾口人,地有多少。程莊鎮畢集村、申集村在申甘林帶的邊沿,清沙地,土地貧瘠,莊稼產量不高。李啟芳說服群眾,鼓勵村黨支部書記石海常帶頭發展綠化苗木種植,并親自為群眾注冊了苗木種植合作社,目前,合作社面積已達2000余畝,參與農戶達到了710余戶。

  主要領導帶了頭,其他黨員干部也爭先恐后。以前,干部下不下村,沒人知道;干好干不好,全憑一張嘴;落實的到位不到位,主要領導不掌握。現在,農民負擔卡發放的怎么樣?村便民服務站有沒有人值守?村里的治安情況怎么樣?困難戶的生活怎么樣?等等,這些問題,鎮村兩級干部都能如數家珍,掌握著第一手資料。

  在最偏遠的焦堂村,村內老少都夸支部書記李振彬,群眾雞毛蒜皮的小事他都當成大事來辦,80多歲的白玉蘭老人麻煩他多年,老伴去逝調整低保讓他在半路截了回來,立即代辦好交到老人手上。現在,程莊鎮54個便民服務站推廣李振彬的做法,帶動了全鎮村級服務站建設與服務質量的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全鎮干部進村聯戶結對幫扶800余戶,與群眾結親、交朋友1.5萬多人,當場解決或通過便民服務站群眾難題500余個,提供技術幫助600余次,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

  干部作風轉變,為各項工作帶來新氣象。年初以來,全鎮新上投資1億元以上的項目1家,500萬元以上項目3家,固定資產投資2億元;解決各類疑難問題13件,政風正了,民風順了,社會和諧了。

  照亮群眾回家的路

  王玉芳 江南

  華燈初上,一盞盞明亮的路燈如同一條燦爛的銀黃色絲帶橫梗在全長12公里的民權至程莊鎮故道大地上,景色壯觀美麗。

  民程路是民權縣程莊鎮10多萬群眾與縣城聯系的主要通道,也是民權縣聯系蘭考縣東北部最便捷的路徑。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勞務輸出大鎮,勤勞質樸的程莊鎮人越來越多地在民權縣城、高新技術開發區、新城東區找到了工作、找到了經商途徑。民程路交通量急劇上升,一到早晨或傍晚,車流不斷。但是,由于夜晚光線不足,交通事故時有發生。

  為了減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條件,方便群眾出行返鄉,程莊鎮決定啟動民程路亮化工程,并將該工程作為2014年鎮黨委、鎮政府向群眾承諾要辦的20件實事之一,隆重向群眾做出承諾。

  “承諾不能開空頭支票,晚干不如早干。”鎮長趙軍說。春節剛過,趙軍與黨委一班人就完成了路燈安裝工程的規劃設計及投資預算,親自聯系路燈、線纜生產廠商、施工單位,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將投資壓縮到最低,節約財政支出。4月份啟動了線纜鋪設與路燈樁基開挖、水泥墩澆注工作;5月中旬投資70余萬元,鋪設線纜24公里,高標準、款式新穎、嶄新的270盞路燈硬件設施全部安裝到位。接著進行了調試運行。5月27日,調試完成,通電照明,一條寬闊明亮的鄉間大道呈現在世人面前。

  在縣城從事建筑工作的王莊村村民王耕社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逢人便講:“再也不用擔心摸黑回家了。”打工之余,他用一天時間寫了一封感謝信寄到鎮長趙軍的手中。他在信中說,黨委政府想到了群眾的心坎上,和他一起打工的工友們、王莊村的群眾對此事非常滿意,希望路燈長明,不要成為擺設。面對群眾的擔憂,趙軍說,為群眾辦事一定要辦好、辦實!請大家放心,鎮里已經專門安排了維護人員,路燈不但要亮,而且一定會長亮。

  把群眾的事當自家的事

  張詩河

  “媽媽,李伯伯和趙叔叔又來了。”10月20日,當民權縣程莊鎮黨委書記李啟芳和鎮長趙軍再次走進再生障礙貧血癥患兒胡高源家時,小高源高興的手舞足蹈,歡快地告訴媽媽。

  “幾年前,俺兒子胡高源開始發高熱,全身出現黑、紫色腫塊,后被確診為JMP綜合征、再生障礙性貧血,這個病全世界僅有4例,俺兒子也是咱們國家的首例。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讓俺兩口子不知怎么辦,但是無論再難,為了孩子能健康活下去,俺都要咬牙堅持。”這是今年初李啟芳首次見到胡高源的媽媽張俊麗時聽到的一席話,讓他記憶猶新、感動不己,不僅為孩子的病感到震驚,更為這位純樸的農家母親面對困難時的堅強而折服,他第一時間來到患兒家探望,并結成幫扶對子,幫助困難家庭渡過難關,像走親戚一樣常去探望,帶去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和兒童食品,一些慰問金,為張俊麗家又辦了一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安排民政所納入特困群體進行救助,每年按最高標準進行救濟,僅年初就給了5000余元。

  今年5月份,在胡高源住院期間,為了解決看病費用,他發動全鎮干部職工和教師為患兒進行了捐款救助,安排鎮長趙軍、鎮人大主任劉洪偉將1萬余元款項送到醫院,同時,利用曾任宣傳部門的人脈資源,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小高源的病情。民權縣政府辦、紀委、組織部等各單位和社會各界進行了捐款慰問,掀起了關心關注救助小高源重病高潮,累計募集捐款20余萬元,極大地緩解了張俊麗給兒子看病的困難局面。

  “常去探望,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自家的事。”李啟芳、趙軍說到做到。即使出差在外地,也不忘關心小高源。小高源見到李啟芳、趙軍不再陌生,而是高興地稱為李伯伯、趙叔叔。

  解難題傳遞正能量

  張詩河

  望著新架設的電網,看著好看的電視劇,中崗村群眾臉上樂開了花,逢人便夸講進村聯戶干部王廣正。

  中崗村位于程莊鎮西北部,北與蘭考縣張君墓鎮交界,是程莊鎮比較偏遠落后的村之一。近年來,隨著該村電器的增多,老化的電力線路難以承受負荷之重,特別是農田澆地季節用電量大幅增加,經常停電,電器也多有燒壞。今年,“做人民群眾貼心人”主題實踐活動以來,王廣正聯系該村10戶困難群眾,通過走訪了解到這一難題后,他多次與村兩委班子商議,利用該村今年一項一事一議項目改造電網,自籌和上級配套3萬余元資金。同時,他又多次找到鎮電管所有關專業人士認真核算一下中崗村電網改造的成本和全部費用,按照村委提供的基礎資料,需增設一臺變壓器,兩個自然村四條大街和通往農田電力線路,共改造線路4.7公里,需更新換掉89根線桿,大概需要40余萬元,缺口資金30多萬元。

  為籌集到這缺口的30多萬元資金,他多次與縣電力部門負責人溝通,硬是從其他方面擠出30余萬元的農電改造資金。資金夠了,該村群眾喜出望外,人員、機械、設計線路走向、變壓器的位置、配套資金很快都確定下來。

  10月5日,他組織人員從縣電力公司將線桿、電線、橫桿以及電網電料等物資拉到村里,拉開了中崗村的電力改造大幕。3天時間,群眾看到整齊一新的線桿、筆直的線路、漂亮的變壓器,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在施工現場,他像工人一樣配合工程技術人員架桿、拉線、運送材料,群眾看他像自家人一樣幫助群眾解難事,紛紛把自家的紅薯、米飯、饅頭送到工地上。感受到群眾的熱情,他謙虛地說,能夠和群眾交上朋友,成為群眾的貼心人、自家人,付出再多也不覺得累!

  一心為民,做群眾貼心人

  張詩河

  陳集村位于民權縣程莊鎮西北部,北與蘭考縣張君墓鎮交界,全村1040多口人,1800余畝耕地。土地零星分散,一家最多有七八塊地,非常不利于機械化耕作。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商丘市積極開展做人民群眾貼心人活動。民權縣程莊鎮干部田秀貴聯系陳集村,通過走訪,他了解到群眾想推進土地流轉,實施小塊合大塊,多塊成一塊。村委負責人說,“我們早就想搞了,但不是這個有點意見,就是那個不同意,眼瞅著好事,弄不成事。”看到村支書打了退堂鼓,田秀貴說,“群眾的工作我來做,困難我來解決。”

  “群眾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工作方向,為群眾辦事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他說。為了消除村兩委班子成員的畏難情緒,他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同商議研究難題,把問題吃透,把難題找準,把措施想全。在此后的2個月時間里,他一邊到田間地頭幫群眾施肥、澆水、掰玉米,一邊了解情況,邊培養干群感情。8月19日是中秋佳節,他放棄與家人團聚,帶著月餅來到陳集村,挨家挨戶走訪群眾,讓大家共同提意見,了解困擾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深層次問題。該村群眾看到一個干部來到該村,真心實意地幫助大家,紛紛敞開心扉與他進行交流。田玉德老人是該村有名的“老別筋、難纏戶”,經過田秀貴多次解釋,提出解決方案,終于露出滿意的笑容:“你這個辦法還真中,攤上好地少種一點就少種點,攤上孬地還能多種二分,不吃虧,我帶個頭召集群眾,合就合。”

  就這樣,他一戶一戶地做通了全村群眾的思想工作,又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啟動了土地流轉工作。僅用3天時間,就成功地完成了該村的土地流轉工作,沒有一戶群眾提出異議。

  忙了數月時間,他臉曬黑了、人累瘦了,但卻成了陳集村群眾的貼心人。

  (本版照片由民權縣程莊鎮政府提供)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