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商报专稿

泉州為東亞文化文化發展探新路

2014-12-0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田琴、李昌杰報道:為凝聚文化共識,弘揚“亞洲價值”,中韓日三國于2013年共同評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2013年8月,泉州當選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一年多來,泉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從代表國家形象、承擔國家責任的層面出發,突出“東亞意識、文化交融、彼此欣賞”,倡導“共生、和諧、創新”理念,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統籌全市文化資源,努力建設影響東亞、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和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以文促情,以文化外交活動為載體,深化中韓日三個城市間溝通,不斷增進三國間民間友好感情。一年多來,泉州按照文化部“擴大開放、提升交流、留下遺產、造福民眾”的要求,在元宵節期間,舉辦開幕式暨三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文化節目展演交流、古城文化復興計劃——泉州西街系列活動等16個主活動;與韓國光州、日本橫濱相互參加“東亞文化之都”開閉幕系列活動,舉辦共識會議和實務會議,舉辦“文化周”和青少年夏令營活動,以及旅游、新聞交流互訪等活動;舉辦“東亞文化之都”建設論壇、“新世紀絲綢之路經濟論壇”、“走向世界的地方學研究”國際學術論壇、東亞海洋考古學術研討會、“中國茶的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等近20個論壇和研討會。截至目前,全市已舉辦240多場重大文化活動、2萬多場群眾文化活動,完成泉州光州橫濱三城間的26個文化交流項目。通過這些交流互訪活動,有效帶動城市和市民更積極地參與東亞區域文化合作,帶動城市文化建設,激發城市活力,既增進三國民間民眾友誼,又提升三國市民的文化教育、文化鑒賞水平。

  以文興城,深入挖掘文化作為城市持續發展的潛在價值,推動城市轉型提升,是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建設發展的城市使命。為此,泉州精心實施“古城—古港—新區—全域聯動”文化工程,積極探索以文化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路徑。2014年,泉州全市投入文化建設資金10億多元,用于泉州當代藝術館、木偶劇院、歌舞劇院、市民廣場四大公共文化中心項目前期建設、文化產業和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積極創新文化事業發展模式,設立了以港澳鄉親為主體募捐3000萬元成立的泉州南音南戲發展基金,以國內泉籍異地商會為主體募捐6000多萬元設立的泉州當代藝術館基金。啟動“古城文化復興計劃”,對泉州西街舊面粉廠進行保護性改造,構建泉州西街“大麥倉”文化空間。實施古港轉型升級行動,對千年古港后渚港的轉型提升進行高起點、高標準的規劃設計論證;加快新區文化綜合體建設,市民廣場四大公共文化中心項目(總投資約33億元)在藝術節期間奠基;舉辦縣域活動周、茶文化、香文化、北管學術等縣域文化活動,推動縣域文化發展,促進全域文化資源聯動提升。

  以文惠民,是東亞文化之都建設應有的題中之義。泉州積極完善城市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體系,豐富民眾文化娛樂生活,帶動市民積極參與東亞區域文化合作和民間友好往來,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質。重點全面推進數字博物館、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等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建設;啟動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數字錄存,推動文化展示、服務數字化;出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泉州實施方案,大力實施“十百千基礎工程”建設。

  以文譽城,獲評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是泉州增強城市美譽度的歷史良機。去年以來,泉州充分運用各級各類媒體和網絡平臺,多角度、多層次廣泛宣傳泉州“東亞文化之都”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聯合人民網舉行“行走新絲路”大型跨國全媒體報道啟動儀式,積極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先行區”建設;舉行“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圖片世界巡回展,先后在馬來西亞、丹麥、塞爾維亞、美國、加拿大、新西蘭、南非、土耳其等8個國家展覽;在首都機場文化國門舉辦“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圖片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中國一日·重返泉州”和“絲綢之路與創意城市”等專題展,向世界展示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輝煌。通過強有力的城市推介,有力地提升泉州城市的對外知名度,打響了泉州“東亞文化之都”品牌,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