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本地新闻

工作百年沒爆過 武漢百歲供水管昨“退休”

2015-05-22
来源:武漢晚報

  宋煒臣和他1909年建成的漢口水塔。

  光榮退休的百年老水管。 通訊員謝銘輝 攝

  本報記者匡志達 李芳 通訊員謝銘輝 實習生鄺雨漠

  昨天,位于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一段長約200米的供水管退出運行。與普通管道不同的是,這段管道建于清朝光緒34年(1908年),宣統元年(1909年)通水,運行至今已106年。

  送出武漢第一滴自來水

  市水務集團介紹,武漢是繼上海、廣州、天津之后,全國第四座擁有自來水供應的城市。這段老管道是全市6000多公里管道中運行時間最長的,也是我市最后一處百年以上老供水管道。鋪設這段供水管的,是武漢供水的第一人——宋煒臣。

  武漢晚報記者查閱史料,宗關水廠于1906年秋動工興建,位于后城馬路張美芝巷口(今中山大道前進五路路口)的漢口水塔1908年開建。1909年,宗關水廠竣工,漢口水塔落成,同年9月4日水廠投產供水。水廠鋪設水管100余公里,日供水約23000噸。

  此次退出運行的供水管道,就是當年由宗關水廠向漢口水塔及周邊區域供水的主供水管道。這段管線從宗關水廠鋪設到漢口水塔,為兩股5公里長的并行管線,當時花費了58萬大洋,相當于現在人民幣1億元以上,管道全部從英國進口。

  老水管將送往博物館保存

  史料中還記載了一則趣聞:當時市民對自來水加氯后有異味反響較大,傳出了“吃自來水會爛肚腸”的謠言。宋煒臣在送水典禮上,擰開水龍頭自己帶頭喝了第一杯自來水,還在江漢路一帶當眾喝自來水給居民看,很快平息了謠傳,從此漢口30萬市民結束了食用長江渾濁水的歷史。

  市水務集團介紹,此次為配合地鐵6號線六渡橋站建設,這段老供水管道將進行遷改。目前管道仍在地鐵工地內部,等8月份將把管道起出,屆時將把這段老管道送到博物館妥善保存,留住這段武漢城史的珍貴記憶。水務集團為此特別叮囑地鐵施工方,國內百年以上老供水管道非常罕見,施工中要盡可能保護好這段管道。

  運行百年沒爆過管

  這段供水管管壁厚度為22毫米,管內徑為508毫米,接口填料為青鉛。雖然外表包裹著厚厚的泥巴,但沖洗干凈后,青色的管身仍然非常光滑、完整。

  最讓供水部門驚嘆的,是這段老管道的堅固。據水務集團網管管理部工程師李丹介紹,武漢的供水系統在清末掀起大規模建設之后,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進入第二次發展建設期,用的供水管主要是鑄鐵管,到了90年代,用的主要是水泥管。這些管材強度不夠,在長時間地面車輛碾壓、管內高壓情況下,經常爆裂。進入新世紀,改用高強度鋼管、球墨鑄鐵管后,管道爆裂現象才大大減少。而這段老管道運行106年,竟然一次爆管都沒發生過,只是偶爾發生管道接口處滲漏。

  除了夠堅固,這段供水管供水水質也很好。李丹說,按照國家自來水水質要求,水質達到1度以內就能達標;而根據水務集團的水質監測,這段老管道輸送的自來水水質一直穩定在0.5度左右。這說明管道內部情況非常好,沒有發生嚴重銹蝕等情況。

  材質可能是高鎳高硅鑄鐵

  湖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材料專家王海人根據圖片分析稱,這段水管100多年都不生銹,只有兩種材料可以做到:一是高鎳高硅鑄鐵,二是316L系不銹鋼。但100多年前不銹鋼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因此材質為高鎳高硅鑄鐵可能性較大。

  王海人說,洪山區建設鄉花山鎮附近的長江邊,曾發現過清朝時期的廢舊碼頭,那里鎖船舶的鑄鐵墩至今也沒銹,材質也可能是高鎳高硅鑄鐵。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