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訊 “人才”兩字,看似簡單,在大慶的經濟發展中卻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近年來,大慶市全力構築以石油為基礎,以石化為主導,以現代農業、裝備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務業為支柱的“1+5”產業格局,在這座資源型城市的華麗轉身時期,駐慶高校給大慶市的經濟發展注入了鮮活的“血液”,其打造的“專業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人才隊伍為這座正處于轉型關鍵時期的城市增添了騰飛的翅膀。
劉暢是東北石油大學的一名學生,今年9月份,他將遠赴比利時開始留學之旅。劉暢的留學夢能夠得以實現,得益于沃爾沃的“牽線搭橋”,就在近期,東北石油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比利時魯汶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兩個學校將互派留學人員,不僅為沃爾沃培養高端人才,更為大慶吸引並儲備國際化人才。自沃爾沃大慶工廠建成後,東北石油大學便增設了車輛工程專業,如今,該專業共有146名本科學生,明年6月,將迎來首批畢業生,為大慶市汽車產業縱深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東北石油大學與沃爾沃的深度“握手”只是大慶市推進市校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其他畢業生為找工作而發愁時,大慶师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的大二學生修玉娜卻已知道,自己畢業後的工作將從福瑞邦藥業公司開始。因為她所就讀的“福瑞邦訂單班”,是專門為福瑞邦藥業培養專業人才的。“大慶的企業要啥人才,我們就生產啥人才。”大慶师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張平說,“隨着大慶轉型升級,高校應緊跟地方產業發展趨勢,‘訂單班’就是因地制宜的產物,高校助推地方經濟發展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如何培養出實用型人才?八一農墾大學給出的答案是“3+1”定向培養計划。“3+1”中的“1”是大四這一年直接到簽約企業,經過崗前培訓,大學畢業時,學生已基本獲得上崗需要的各種專業資格,從而實現沒畢業即“就業”、畢業就上崗。
高新區的科瑞公司就是通過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的“3+1”培養了自己企業所需的人才。“作為大慶的企業,我們更願意選擇大慶本土人才,除了能解決當地就業問題,本土人才流動率低,對企業的忠誠度也高。”科瑞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大慶市一向重視對人才的培養。自2010年以來,全市先後制定出台了30多項政策文件和制度規范,涵蓋了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服務等個股環節,為全市近萬名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員,以及六七萬名在校大學生全力打造人才發展最優環境。為促進大學生就業,大慶市積極推進“百千萬人才工程”、“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划”、“千人引進計划”,設置公益性崗位、招考村官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今年年初,在全民創業的大背景下,大慶市有關部門先後出台扶持政策、助創計划、搭建創新創業孵化平台、成立就業服務指導中心,為駐慶高校大學生創業提供場信息、政策諮詢、跟蹤扶持等全方位的支持。
大慶不把高校當外人,高校把大慶當成家。其實,高校對地方的貢獻,不僅僅是在人才輸送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智力服務等諸多方面在大慶市很多領域都發揮着積極作用。只有通過深度融合、集體發力,才能實現市校“雙強雙興”新局面。